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溯流文艺时代> 第七五零章 史蒂文,去看电影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五零章 史蒂文,去看电影吧(2 / 3)

补回来了。

关键是写作中心的事情,写作中心这学期刚刚成立,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有些事情他可以交给别人做,但有些事情必须他亲自去做。

写作班十一月初就要开学,而到现在学生名单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第一届写作班总共招收二十六个学生,写作中心成员手里有九个名额,而这九个名额也全部都用完了,也就是说他们还需要从金陵各个高校招收十七个学生。

写作班的消息公布之后,截止到十月十五日,写作中心总共收到三千两百多份报名申请,其中有效申请八百六十六份。

有这么多无效申请,其实于东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很多人就是过来凑热闹的,估计连招生的简介都没有看清楚。

无效申请里面,最多的便是非金陵本地学生投递的申请。

大部分人看到了这个条件,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里投来申请。

还有些是格式不对,写作中心对外公布了申请书的模式,提交上来的申请必须按照格式来,不然的话算作无效申请。

另外,报名的人必须要在申请书里面附上一份原创文章,五千字以下,很多无效申请都没有附上文章。

除了没有附上文章的,还有些人附上的并不是自己的原创文章,而是抄袭别人的文章。

这类抄袭文章,一般都会进行一些修改,有小改,有大改,小改的很容易识别,但是大改的话,要不是对原本的文章熟悉还真不一定能看得出来。

当然,也有些人把写作中心的人都当傻子,直接就照抄文章,一字不改。

最离谱的是,写作中心收到过一份朱自清的《背影》。

当然,这类照抄文章,通常是抄一些不太流行的小众文章。

在现在这样一个查重难度高的时代,十分考验写作中心众人的阅读量,不过他们这些人阅读量都很大,又有这么多人在一起,便很少有他们没有看过而又十分精彩的文章。

即便有这一类漏网之鱼,其实也不用怕,因为申请书只不过是初筛,即便是这一步蒙混过关,后面还有几关要过。

确定了八百多份有效申请书之后,写作中心又从中筛选了六十份文章质量靠前的申请人。

剩下就是复试跟面世,因为招收的都是金陵本地的大学生,所以面世跟复试非常方便。

复试过后,还剩下三十人。

到了面试,这三个人都要带上学校的证明书过来,一方面,不管哪个学校,学生参加写作班,都需要有本校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要验明他们的身份,防止有非金陵本地学生混进来的。

于东看着最后进入复试的三十人名单,徐择臣的名字果然在列。

对于徐择臣能进入最终名单,于东当然没什么意外的,徐择臣是他学生,写作水平如何他比谁都了解。

不得不说,徐择臣学习能力确实很强。

早之前,徐择臣只能算是个有些研究的文学爱好者,再后来文学知识越来越扎实,但也还是个普通的文学系学生水平。

但是自从跟于东身边学习之后,他的写作水平就直线上升。

同样是于东的学生,但是徐择臣这段时间的进步要比当年阮小虎快很多。

当然,这种比较也不合适,毕竟徐择臣学历更高,基础也更牢靠,在没遇到于东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一部分文学天赋。

于东直接掏出红笔将徐择臣的名字圈了起来,既然是进入到最终面世名单,他也就等于进了写作班。

还剩下二十九个人,十六个名额。

接下来,于东花时间将这二十九个人的文章看了个遍。

还别说,真给于东发现了几篇非常优秀的文章。

其中有一篇小说让于东印象最深,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从小到大长在一起的朋友,天天在一起吃喝玩乐、插科打诨。

看着这篇小说,会让人有种很强的割裂感,会感到日常的无聊,人生的忧伤,挣扎和摇摆,人心的困顿和虚无,而这些东西中又掺杂着一种趣味性、幽默性。

不过这个申请者的风格还不够稳定,短短几千字的小说里面,于东竟然能看到好几个人的影子,王晓波、韩冬、顾前以及于东自己。

于东再次看了看作者的名字,赵昌昔,一个听起来感觉熟悉,但是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的名字。

不过文章的风格,以及小说里面出现额两个角色名字“王奎”、“张亮”倒让于东想起来一个人。

于东没重生之前,就有人说过金陵是写作的中心地带。

这话肯定言过其实,不过金陵确实有不少作家,年青一代中,曹蔻是佼佼者。

曹蔻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而他的很多小说里面都会有“王奎”跟“张亮”这两个极其普通的名字。

曹蔻笔下的人物,通常都是最普通的、来自边远的小人物,这些人物的猥琐,在曹蔻笔下却又显得非常光明正大,义正言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