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罗西的翻译后,于东有些诧异地看着朱塞佩:“你是说,《海上钢琴师》还没拍完,你就开始想下一部电影了?”
“为什么不可以呢?”朱塞佩笑道:“永远是下一部电影更加迷人,不是么?而且我现在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我想跟你这个原著作者研究研究,或许你可以给我一些启发。”
于东看着朱塞佩手里的稿子,“这上面写的是你的新计划?”
“不不不。”朱塞佩摇头,“这是《寡妇之死》的意文版,我让罗西帮我翻译的,非常可惜,你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在意大利找不到。”
“很快就会有的。”于东笑着说了一句,又问:“能跟我说一说你的新想法么?”
他看着朱塞佩,等待着对方的回答。
去年朱塞佩去金陵的时候,曾让他推荐过小说,那时候他为朱塞佩推荐了《寡妇之死》。
看来朱塞佩把他的话听了进去。
当时于东之所以会推荐《寡妇之死》,就是因为他想起了《西西里》这部电影。
《寡妇之死》跟《西西里》并不一样,小说是多重结构的,但是其中李雪莲在村里面的遭遇却跟《西西里》差不多。
张一谋的那部电影《软刀》,就是把小说的多重结构给剖开,着重留了李雪莲在村里的那部分。
所以,《软刀》跟《西西里》比较相似。
于东当时就好奇,朱塞佩在看过《寡妇之死》后,会不会想到要拍《西西里》。
而现在,就是揭晓答案的时刻。
朱塞佩组织着语言:“故事的整体结构跟李雪莲在村里面的故事差不多,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因为美貌而遭遇到苦难……美貌是上天赐予的礼物,但同时也可能成为受苦受难的根因……”
“我想把故事放在四十年代,我的家乡西西里。”
“像《天堂电影院》一样?”于东笑道:“你似乎特别喜欢四十年代的西西里。”
“大概是吧。”
朱塞佩没有细说为什么自己会喜欢拍四十年代的西西里。
他是1956年出生的,所以他对西西里的印象应该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四十年代的西西里应该更多的存在他父辈小时候的记忆里。
“对了,我想把《寡妇之死》的第一个视角加到电影里面去。”
“第一个视角?”
于东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来《寡妇之死》的第一视角是那个学生。
朱塞佩继续说道,“通过少年的视角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我想,《寡妇之死》里面的第一个‘我’其实对李雪莲也是爱慕的,不是么?但是受到社会的影响,他无法认清自己的内心,最终做了荒唐的错事。”
于东没说话,这部分是朱塞佩自己的解读,他向来不太愿意干涉读者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只要是正常解读。
“在西西里那样的地方,总会……”
朱塞佩的新想法刚刚有了一个雏形,能够听得出来,就是《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不过没有具体的故事,很多都只是一个想法,包括他心目中的小镇,都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朱塞佩告诉于东,他准备在《海上钢琴师》拍完之后,就去西西里岛好好逛逛,看能不能找到心中的小镇。
“既然你已经有计划了,我恐怕帮不了你什么。”于东笑着说道,“我对西西里的印象,还是来自于你的电影。”
“不会。”朱塞佩连忙说道:“这样一个故事,不需要你对西西里有多了解,我现在还需要一些关键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我自己还没弄清楚。”
罗西舔了舔嘴唇,还是把朱塞佩的话翻译给了于东。
说实在的,罗西觉得朱塞佩的话有些好笑,他自己都没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关键的东西,又怎么能指望YU会清楚呢?
而于东却没觉得奇怪,笑着回道:“这事你也不用急,《海上钢琴师》从拍摄到剪辑再到上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你也有很长的时间去沉淀、思考,如果中间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可以随时过来跟我讨论。至于你说的故事,回头我也帮你想想。”
“我就是这个意思。”朱塞佩拍了拍手,“我需要你这个原作者的支持。”
“我会尽力的。”
于东点点头,他的想法是等朱塞佩自己去摸索,如果后面实在出现摸索不同的情况,他再把参考答案拿出来给朱塞佩参考参考。
当然,于东还是相信朱塞佩的,相信他能够搞定这个剧本。
而最终,不管朱塞佩有没有独立完成《西西里》的剧本,这部电影跟《寡妇之死》都脱不开关系了。
……
跟朱塞佩聊过《西西里》当天,于东他们就踏上了回国的路。
飞机上,于东拿着一个本子正在写写画画。程砚秋在旁边盖着一条毯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余桦坐在前面,转头透过两个座椅的缝隙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