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何庚学托人传了信回来,说他们去了许州军,挺被长官看重的。
负责昌平县云州军的是个校尉,姓温。
他手底下原本只有五百云州军。不过,如今已经快五千了,忙得焦头烂额的。
见何庚学能读会写的,立马提了他起来,在军中做个参事,负责新加入的人员登记什么的。
项武武艺高强,也得到了重用,如今依旧管他们何家的人。
因为何家去的差不多有六七百人,占了如今队伍的约七分之一,所以平时也没有什么人来找事。
那日带他们去的那个黑脸武官,名唤钟南,是个百人令,是姜校尉的义子,在军中颇有威望,对他们也很是照顾……
何老相爷看了,欣慰不已。
何家族人更是个个容光焕发,如同吃了神药一般。
如此下去,何家再度振兴不是梦。
在这样的年代里,没有比在军队中拥有权力更让人安心的了。
第二件好消息,则是对于流民的安置。
昌平县那边,终于拿出章程来了。
流民可以在昌平县落籍了。
如果想要种田的,统一安置在县北大营那边。
那里原来就有军田。如今军队需要加紧训练,地没有人管,荒废了挺可惜的,如今正好可以分给流民。
只是那边没有房屋,县衙已经安排工匠日以继夜地开始建了。
在那之前,流民可以一边住在帐篷里,一边帮工匠们干活,加快进度。
房子自然谈不上多好,不过是泥巴茅草屋罢了。但对于离开土地,在外流浪多日的流民们来说,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很是心满意足了。
当然,也有讲究些、资金也充裕些的人家,想把房子建好些,那也是可以的。
只要肯出钱就行。
一时,昌平县的木料生意、砖瓦生意顿时火爆了起来。
流民中,有些家底的还是不少的。
而如果不打算种田的,想进县城里讨生活的,也可以。只是县衙就不提供居所了,或赁或买,自行负责。
有了住所,在县衙登记落户即可。
对流民封城多日后,这日,昌平县的城门,终于打开了!
何老相爷亲自入城,十分迅速地在城西买了个三进带院子的宅子,也是城里大户曾经住过的,后来主人家搬去郡府,就闲置了。
买房登记过户,不到一天何老相爷就完成了。
当天,何家收拾停当就搬去了新家。
新家自然比不上何家原来数代人经营的祖宅,只有个小院子,住得也有些拥挤。
不是不能买更大更好的宅院,而是新到一个地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何老相爷因此不愿太高调了。
三进的正好,不至于太夸张,也不至于被人小瞧了去。
流浪多日的何家人也没有以前那般讲究了,能有片瓦遮身,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整理屋子,布置屋子,同邻居们打个招呼……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井井有条、蒸蒸日上。
人们的脸上渐渐褪去了惶恐,又开始有说有笑了,好像又回到了以往的和平时代。
又过了些时日,新的好消息又来了。
狼族东进了!
人们不由自主地都大大松了口气。
太好了,狼族打的不是他们。
虽然这么想对正被狼族攻打的漳州人似乎有些抱歉,但作为许州人,自己的家乡没有陷入战火,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也不用骨肉离散,时刻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无疑还是让人无法不为之欣喜万分的。
彼之苦痛吾之欢悦,人类的悲喜从来并不相通。
许州和晋州的战事进展得也颇为顺利,听说许州军连胜了好几场,占据了好几座城池,打得晋州军狼狈无比。
尤其由大量流民收编的队伍经过初步训练投入双方战场之后,在人数的巨大优势下,许州军取得了碾压性的优势,节节胜利,而晋州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全无还手之力。
晋州全境三分之一的领土成为许州军的囊中之物。
前进!
前进!
前进!
胜利!
胜利!
胜利!
这就是如今的许州,如日中天,光耀大地。
人们都说,许州主才是大盛的明主,许州军才是天下无敌的,连狼族都不敢缨其锋芒。
晋州识时务的话就应该降了许州,为许州的霸业添砖加瓦。
然后一鼓作气,再拿下云州,集结三州之力,共击狼族,把狼族赶出中原,赶回他们的老家,问鼎天下,成为大盛新的主人!
如此的话,许州岂不成了龙兴之地?
人才纷纷来投,英雄如同雨后春笋,在一场场战争中,显耀声名。
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参军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