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晓大义,非常人所能及,这让尧对舜再次刮目相看。之后尧又走访方圆百里向百姓询问舜的情况,全都夸赞舜是个贤良之才,便决定试一试。
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历练,连虎豹毒蛇都被舜驯服。尧这才先让舜在朝中做虞官,试舜三年后这才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不过关于帝尧的死法,历史上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有史料则记载为帝尧最终被舜囚禁至死,帝尧之子丹朱被流放。而同一时期的《韩非子》对于尧舜禹的禅让,同样也持否定的态度,据《韩非子.说疑》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竹书纪年》里面关于尧舜禹传位的说法并非孤证。
“还有嫡长子继承制没有说完呢?”
姚教授继续示意道。
“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资料,证明夏朝自姒启进入世袭制后,就开启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在姒启死后是直接由长子姒太康继承王位,而在姒太康之后是由长子姒中康继承王位,之后是姒中康的长子姒相,这些都足以证明,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是从夏朝第一位君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
“到了周朝时期,经历了夏商时期因为没有明确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而导致兄弟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便将嫡长子继承制写入宗法制核心。即王位和财产必须有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所生长子,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责被分封到全国各地。”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嫡是指皇帝同皇后所生儿子,立长不立贤的意思就是皇后所生儿子里最大的那个,无论后面再生有多少儿子,有多优秀、出色贤良,只要老大或者就必须立老大为继承人,哪怕老大弱智也必须立为太子。”
“立子以贵不以长,指的是立太子以出身高贵为主,不以出生的向后为准,如果皇后的生下儿子的时候,已经有其她妃子生了儿子,而且都好几岁甚至是更大了,但要以身份为标准,皇后的身份永远是最尊贵的,后宫之主,所以就算是皇后的孩子生的晚,也必须立皇后的孩子为太子。”
“虽然嫡长子继承制,不能够让王朝由最优秀的人才继承,但不可否认,嫡长子继承制稳定了社会的统治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帝王之家骨肉相残的事情发生。”
“不过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旦哪个王朝中出现了庸君昏君暴君这些无能之辈的帝王,那么将会导致这个王朝走向衰落,甚至是直接走向灭亡。也正是这种嫡长子继承制,最终导致了夏朝的覆灭,而后商周等历朝历代,也都是毁在了世袭的制度下。”
“关于夏朝的亡国,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间谍说,根据《国语》记载,妺喜与商朝大臣伊尹密谋而使夏朝灭亡。妺喜是像西施一样的角色,是施氏派到夏朝的间谍。”
“第二种说法,失宠报复,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夏桀十分宠爱耳语,虽然两人没有生育,却依旧被夏桀用苕玉上刻“琬”字,华玉上刻“琰”字,妺喜则受到了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代,妺喜心生怨恨,于是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机密,然后与伊尹里应外合,最终导致了夏朝的覆灭。”
“事情真假无从考证,但夏朝灭亡的战争是鸣条之战,有确切的记载。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了临近的夏属国葛国,之后又派重臣伊尹采取分别翦除掉夏朝羽翼策略,最终使得夏孤立无援,接着商汤又带病攻打夏王都,双方大战与鸣条,结果夏朝全军大败。
”
“这场战争导致夏王朝的灭亡,商汤建立了九州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商朝。”
王小涛接着讲起了与嫡长子继承制有关的事情。
不仅如此,更是连九州历史上,第一个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夏王朝的覆灭,也做了讲述。
然而他在这里讲的是口干舌燥,教室里那些同学却是一个个的满脸不以为然。
“叽里呱啦说的是挺多,不过历史是讲究史料依据的,并不是你说的多就是对的。”
“什么禅让制只存在与尧舜禹时期,姒启杀了伯益终结了禅让制完成了到世袭制的转变,什么周朝时期才写入立法核心,你说的这些证据呢?”
“瞎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