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务实要给德川家康泼一盆冷水,那么此前的战术布局就需要有所调整。当然,由于丰臣秀吉死去的消息马上就会传到朝鲜日军这边来,这些布局本来也极可能会失效——毕竟后方出了这么大的事,高务实原先对日军行止的判断肯定就不准确了。
之前高务实的安排大致是这样:首先是麻贵所部,也就是蔚山方向。高务实要求麻贵就地于蔚山整军,预备再战,但暂时不必急于发动新一轮攻势,而是先等待后勤物资补充,以及其余方向的针对性安排到位。
然后是金海前线,也就是刘綎所部。刘綎所部在之前蔚山之战期间已经推进至梁山城下,此地位于金海与蔚山之间,显然也与蔚山一样早已修好了倭城。
不过梁山本来的城池在山下的平原地带,倭城由于主要考虑防御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火炮,因此修到了原城区东面的山上。这就使得刘綎在对梁山本城的进攻颇为顺利,但接下来也面临和麻贵差不多的烦恼,即攻陷倭城很不好办。
按照刘綎给高务实的汇报,他认为这梁山倭城虽然易守难攻,但相对来说比起海龙囤还是好打一些,如果给他几万大军轮番进攻、虚虚实实之后忽然派出精锐偷袭破门,那还是很有机会成功的。唯一的问题在于,刘綎认为这样打下来估计明军要损失不下五千人。
虽说限于天气、地理和日军着实非常善于筑造山城等原因,明军在这种时候强攻日军的山城确实是十成力气用不出三成来,但高务实对于损失五千人强攻梁山的想法还是很难支持。
尤其是,早前明军的计划是先打蔚山,等蔚山打完再让麻贵、刘綎合攻梁山,因此高务实就让刘綎别急。
但眼下蔚山一时半会儿拿不下,特别是小早川秀秋还带去了一支精锐助阵,这就让高务实不得不改变主意了。
他命令刘綎提高对梁山的进攻烈度,但前提是声势要大、损失要小。刘綎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就明白了高务实的用意:这是要迫使小早川秀秋不得滞留蔚山,得将他吸引到梁山来。
不过,刘綎不是很肯定高务实有没有想在蔚山和梁山之间打小早川秀秋一个伏击。
实际上,高务实的确有这个打算,他给李如梅部单独下达的命令就是针对。
从岛山之战李如梅部无所事事可以发现,李如梅部在蔚山之战接下去的战斗中也很难有用武之地,毕竟他所部以骑兵为主,攻城这种活的确也轮不到他来。
高务实不打算闲置这么强大的一股骑兵力量,便有了将小早川秀秋部吸引出城,打他一个野战歼灭战的想法。如果能成,这甚至还是某种程度上的“各个击破”,可以达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效果。
当时甲斐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还包括撤销釜山港外封锁,在釜山与蔚山海路之间准备打伏击的设想。这些设想原本都很好,但现在估计都很难顺利执行了。
道理明摆着,丰臣秀吉死了,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极其难得地达成了统一意见,都认为当前首要大事就是从朝鲜撤军。
既然都要撤军了,那小早川秀秋所部就不可能会被吸引出来,而釜山港内的日本水军即便发现明军舰队撤销了封锁,也没有必要再去蔚山运送补给。于是,海陆两个引蛇出洞的计划都不太可能有实行条件。
不过,高务实回头一想,又发现事情的发展或许仍有顺势而为的机会,而这机会仍分陆海两个部分。
先说海上:日本是个岛国,它既然要从朝鲜撤军,无论如何都必须得走海路。可是当前釜山及其附近的日本水军虽然仍有一定规模,但肯定没有达到能将十几万日军运回本土的水平,更别说明军平倭舰队虽然撤除封锁,却并不代表不参与后续战斗。
这就意味着日本水军还必须至少在纸面上具备与其一战的能力,以免运输不成反而一并喂了王八。于是,日本本土必然需要再派遣水军前来,与釜山水军通力合作,勉力完成接回大军的任务。
可是,在没有气象卫星和无线电通讯的时代,日本水军釜山方面和本土方面基本上不可能达成战术协同——也就是一边动了而另一边未必能动。
这就给了明军平倭舰队对日本水军各个击破的机会。日本水军的本土船队要支援釜山,出发点不是名护屋就是博多町,总之是从九州岛北部出发,基本上是一路北航。
这两地与釜山之间的距离其实也并不远,都在四百里出头(注:之前说过本书不用“海里”这个一般读者比较不熟悉的单位),也就是两百公里多一点。而此时明军可以倚仗航速和数量优势在相关海道派出侦察船来进行预防,并且通过海上的飞鸽传书通知舰队驻泊地。
这样一来,只要驻泊地的舰队主力能够提早出发,无论是拦截也好,设伏也罢,都有很大概率能完成各个击破的作战目的。
当然,这里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优势就是飞鸽传书。目前就高务实所知,日军之中是没有使用这一手段的,或者说至少没有把飞鸽传书作为常备手段来用的记录。
以往个别日本水军(海盗)曾经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