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国内的这次事件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一次清洗,其后果应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例如金德龄后来便在长期的严刑拷问中死去,郭再佑也宣告退隐,兵曹判书李德馨愤而辞职,被转任训练都监。
除了这些直接影响之外,各地义军因此颓废不振,加深了对朝鲜王的失望,这类间接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柳祖訒及李尔瞻就伊斗寿烧毁供词,向朝鲜王求情一事向世子光海君倾诉。李尔瞻道:“细想起来,此事应该不是伊斗寿个人便能主导,如今王上只要认为对自己不利便会让其去职。不过若仍在当下还有可用之处则不会丢弃,这从让准备离开朝廷的兵判李德馨转任训练都监留在身边便是例证。”
光海君有些好奇,问李尔瞻明明才初入朝廷为何便已对朝鲜王如此了解,李尔瞻回答说泡桐照便知秋,此话深得光海君之心。光海君也认为此事本与柳成龙及李德馨无关,继而宽慰柳祖訒。
柳祖訒奉劝引进北人党人才,李尔瞻也说道:“自东人分为南北之后,前领相李山海因在壬辰倭乱中引咎辞职,北人大半被驱逐。加之此前乙丑狱事,北人受冤者无数。而以柳成龙为首的南人已渐渐与邸下离心,更与王上矛盾重重。
事到如今,只有将南人赶出朝堂,引进北人,才能保护邸下。为此,因当设法为北人中受冤家门平反冤情,恢复名誉,同时尽可能引入北人中的青年才俊。”
光海君对此表示赞同,后就细节与李尔瞻开始商榷。李尔瞻为朝鲜儒学名家弟子,师从郑仁弘,在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中以其聪慧渐成北人核心,在与宿敌西人党长期的斗争中,与同根同源的南人党也存在对立。由此可以说,朝鲜朝廷即便在战乱之中,也从未停止过党派争斗。
光海君深夜拜访柳成龙,并对金德龄之事予以宽慰,他道:“金德龄之事实在令人惋惜,如若倭寇卷土重来,我很担心义军将不再肯为国出力。”
柳成龙其实也一直为此担忧,光海君便表示说希望柳成龙能协助自己让全国上下再度团结一致,柳成龙问如何相助。
光海君道:“首先自是希望恢复此前因党争而无辜牺牲之人的身份,领相也知有太多人都是蒙冤而死,还有他们的弟子以及受他们影响的人都参与了义兵,若是能恢复他们的身份,对安定义兵定会大有裨益。”
柳成龙迟疑道:“因李梦鹤之乱使得王上猜忌义兵有谋逆之意,他能原谅跟叛乱有关的书香门第么?”
光海君答道:“正因如此才更需团结,只要我和领相还有柳祖訒他们能说服台谏们,此事便大有可能。柳祖訒跟我说,只要领相能与我同心协力,便一定能平反他们的冤情,我也知道领相对柳祖訒一向不满意,不过现在急需团结一切力量,还请领相能先暂时抛弃前嫌。”
柳成龙略微思索,因大义所需答应协助,光海君连连称谢,并继续道:“还有一件事,希望能让讲学院的李庆全担任弘文馆修撰,不知领相认为是否妥当?”
柳成龙想起李庆全正是李山海之子,因而向光海君确认,光海君担心柳成龙是否会因此产生负担,柳成龙答道:“邸下误会了,只要资质和才能具备,自然都是可以的,李德馨不也是李山海公的女婿么?只要是一心为国,怎会忍心将其埋没,对此我并无异议。”光海君再谢。
次日李德馨对此提议表示忧虑,李恒福与李德馨都认为前有李梦鹤之乱,时机不当,如果平反冤案,就存在着日后也要给金德龄恢复身份的意思,大王不仅不会同意,还会因此再次对柳成龙产生误解。
柳成龙叹息道:“我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王上误解了,而且这次也不是我一人之意,柳祖訒和台谏们都极力推动此事。之前我们彼此矛盾很深,这次也可趁此机会和解,还请两位全力协助。
另外还有一事,邸下希望能让李庆全担任弘文馆修撰,他也是你的小舅子,可否帮忙办理一下此事?”
柳成龙刚说完这句,便见李德馨神色有异,顿时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忙问其中有何问题。
李恒福接口道:“正七品直接升正六品也是一个问题,此前南人也曾推举过李庆全,但经吏曹观察后认为不具资格。如今重提此事,恐怕会被认定为外部施压,特别是怀疑北人希望借领袖李山海之子身居要职以扩大势力,请领相慎重。”
柳成龙略加思索,最终请李恒福让吏曹再重新审查一次,然后再作决定。李恒福领命。
光海君则专程去拜访了金贵人,因金贵人曾有一次在光海君即将罢免之际,为顾全大局而为光海君求情,因此光海君特来感谢。
不过他也明言,说自己知道这是金贵人的自保之计,金贵人也同样坦言道:“虽然是有这层意思,但并非全部。邸下于分朝尽心竭力,民心在握也是事实。”
光海君微微一笑,道:“您能坦诚相告,我十分高兴。所以我也有事相托,贵人为殿下提过不少建议,堪称良谋,但这一次希望您能完全站在我这一边,在这之后我不会再将贵人视为政敌,也会保证定原君安度天年。”金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