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两大铜山相去不远,而且关东水系发达,开采之后运输也很方便。如果这是在大明或者南疆的话,那么高务实肯定毫不犹豫就会下令开采铜矿,并且在江户或者附近地区设立造币厂,通过金融手段影响整个日本。
但日本不是大明,也不是南疆,即便海贸同盟的实力无人小觑,但除了松浦家那样全靠一处贸易港生存的大名,以及岛津家这种“志向远大”别有所图的大名之外,其他大名却不至于敢视丰臣秀吉如无物,把金银铜等贵金属矿山交给外人开发。
要知道,丰臣秀吉秉承织田家的习惯,对于金钱一贯看得极重。连毛利家那样的强藩在臣服之后,都不得不把石见银矿产出的大头上交给秀吉。无论是此时的伊达政宗、佐竹义重,还是将来的上杉景胜,恐怕都不敢做私吞矿产。
至于将来的德川赖房,那就不必提了。德川幕府鉴于室町幕府强枝弱干导致中枢无力、天下大乱,因此从家康建立之初就不断强化集权。具体到矿山开采方面的管理也极其严格,一直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除非德川幕府根本无法成立,否则高务实休想获得它的御三家之一领内铜山的开采权。
日本这几大铜山当时的产量都相当高,比如足尾铜山,其年产量达到1200吨,也就是240万斤。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意味着如果全部用来造铜钱,至少能造3亿枚以上,哪怕以大明国内的比例,即1000文等于一两白银,那这也是三十万两白银的价值。
但这只是等比换算,实际上三亿枚铜钱在高务实手里而用于日本的话,其价值绝非区区三十万两可以比拟的。这种相当于“货币发行权”的权力加上京华足够的产能,可以让高务实获得随时影响日本物价的能力!
通过货币发行而掌握物价,则意味着高务实可以随心所欲的掠夺日本人生产出来的各种财富——只要他愿意,并且不介意后果的话。
顺便提一句,大明现在的钱荒,在白银这一块基本只能依靠外来白银解决,但铜钱的不足实际上是可以通过内部开发解决的。
比如著名的滇铜,也就是云南所产的铜矿,目前大明每年只开采出十几万斤。但是,滇铜在鞑清康熙年间经过大开发之后,产量在乾隆时期已经达到了每年一千多万斤,其所产占比全国居然达到九成五,几乎就是“全国铸钱靠滇铜”。
不过,高务实对于这种中国本身储量不算极大丰富的矿产,一贯都是秉承能不挖就先不挖的态度,尽量从大明以外的地方想办法解决,所以迄今为止他都没有提议过开发滇铜这件事。
虽然他心里对日本的将来也有一些计划,但日本攻略是否能取得长期的成功,他其实心里也不是很有底,因此对于挖日本的各种矿产,他的兴致就比较高。
别子铜矿在四国岛的濑户内海边上,隔海斜望没多远就是大坂城,相当于就在丰臣秀吉的眼皮子底下,而且当地目前局势很稳定,加藤嘉明又是秀吉的铁杆,所以这个铜山目前肯定是很难搞到手的了。
伊达政宗那边足尾铜山由于很快就要换领主,而且相对来说离海比较远,非常不利于海贸同盟发挥威慑力,因此也不得不暂时排除。这么一看,倒还是佐竹家的日立铜矿稍微好办一点。
说实在的,日本这三大铜山虽然在原历史上曾经非常显赫,也成为几大财阀的起家基本盘,可实际上单论储量和最终封山前的总产量来说,与中国的几大铜都相比,都并不算多大。
比如最大的别子铜山,在280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产了70万吨铜,而目前让高务实产生兴趣的日立铜山,后世日本自己估算,在封山前大概总产出了44万吨铜。
然而,中国只说一个江西德兴铜矿,其铜矿探明储量就高达1000万吨(而且还是露天矿),更别提挖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滇铜,以及一听名字就知道铜很多的“铜陵”等地了。
不过这都无所谓,因为现在还不到十七世纪,以高务实目前的开发能力和需求量而言,日本的铜山就能解决他很多问题。何况就算日本这边实在不好办,他手头也有备用的南掌国的川圹会山铜矿和占巴塞铜矿可以替代,远景规划的话,吕宋群岛也是有的。
只不过,从某种情感上来考虑,他还是更乐意先挖日本的矿而已。
位于佐竹家领内的日立铜山,对此刻的高务实而言,最大的优点就在于离海足够近——此地位于后世的日立市,而该市本就是一个滨海城市。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地现在没有港口。后世直到21世纪,日立市的日立港都不曾完全建成,只有三座突堤,预定计划一共16个泊位,而建成的只有13个。
泊位数量已经很有限了,更糟糕的是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一共只有4个,而7500吨级的为6个。至于剩下的,无论是建成的还是待建的,就都只是千吨级的小泊位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港区水深不够,最深的泊区也只有10米,其他7米左右,甚至有不少只有4-5米。
虽然高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