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不断收集所有人对这几把刀剑的使用情况,获取更多的数据,同时也开始制作第二批刀剑泥范。
而这一次,他决定将泥范制作成为陶范。
刀剑的制式,也经过修改之后固定下来。
最受欢迎的无疑是腰刀。
因为这种刀细长轻便,带有一丝唐刀的影子,使用比较顺手方便,可双手可单手操作,非常适合野外出行防身。
另外朴刀和双手大剑也都有人喜欢,反而是短剑和唐刀并不受人欢迎。
究其原因就是短剑太过短小,不符合这些野蛮人的气质。
另外唐刀太过刚直,虽然看起来很带感,但实际上用起来并不十分顺手,太过平直的刀身不利于发力,反而是带有一种日本刀类似弧形结构的腰刀,用起来更加舒服。
日本刀起源于唐刀,但两者还是有区别。
因为日本武士身材矮小瘦弱,在力量上不够,因此大幅度减轻了唐刀的重量,变得更加轻薄细长的同时,为了增加杀伤力,就将刀身改成了弧形。
这样修改之后的刀带有更好的切割撕裂效果,但却少了勇勐和霸气,与唐刀相比逊色不少。
因此到了明朝时期,倭寇入侵将倭刀传入中国,但中国人还是不喜欢这种狭长轻薄的取巧式武器,综合唐刀、苗刀和倭刀的风格之后进行了改进,就形成了腰刀,几乎成为了朝廷将官和厂卫的标准佩刀。
不过徐晨制作的腰刀,并不是传统的短柄,而是可以双手把握的中长柄,而且重量也增加不少。
毕竟是一群大力野蛮人,对于这些家伙来说,就和一群铁匠差不过多,任何武器落在他们手上都可以当铁锤大斧使用,要是徐晨能够制作出宣花大斧,估计最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
可惜大斧头太重,耗费的铜太多,出门携带不方便,而且真正近身搏斗,面对刀剑这种灵活的武器,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而徐晨眼下也不需要这些人骑马阵前挑战对方大将大战三百回合。
普天之下,就只有巴族眼下有这些锋利的金属武器,别的部落的野人都还在用长矛短棍和骨棒石头。
为了满足这群喜欢打铁一样攻击的野蛮人需求,徐晨经过评比权衡之后,决定综合大部分人的需求,将标配武器统一成腰刀,不过在长度和重量上增加一些。
因为生活环境影响,野人身材普遍高壮,体力强悍,明清时期那种轻薄短小的刀剑武器明显不适合这些家伙,因此徐晨将腰刀的重量由五斤增加到七斤左右,刀刃长度也从四十厘米增加到五十厘米,重量基本上和唐刀差不多了,长度和双手剑差不多。
这么大制式的兵器,对于模具的要求就非常高,而且徐晨为了将制式固定下来,这次准备制作一批陶泥模具放进火窑烧制成陶范,以后就不用每次麻烦制作模具了。
因此这次徐晨前后足足用了三天时间,制作出来三个泥范,同时还指导几个精通制作陶器的窑工,一起制作了一批斧头、柴刀、剔骨刀、匕首、凿子等日常刀具的模范样式,一起放进砖窑之中烧制成陶器定型。
陶器烧制时间比较长,徐晨也就没急着冶炼第五批青铜,而是又转头去研究他的马车制作。
实际上浇铸刀剑这几天,徐晨一度甚至想停止研制马车,总感觉难度太大,太过超前。
但细想一下,发现实际上眼下已经到了迫切需要用车的地步了,不说每个月都要至少来回几趟到码头送货或者取货,就光是粮食采收运送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眼下巴族的农田已经不是当初就在房屋附近的一百多亩,而是遍布整个河谷两岸八百多亩,最远的地方已经过了山谷中段,光是走路都需要大半个小时,采收时节,若是没有车马运送,每天全靠背篓挑担来来回回会消耗极大的人力。
就算不做成马车,做成农村常见的那种人力板车,也会极大的缓解人力消耗,加快农田的采收工作。
而板车实际上就是简易版的马车。
而无论是那种车,哪怕是独轮车都需要车轮……我擦,我怎么把这个神器忘了!
徐晨在前思后想怎么才能搞定车轮打造的时候,突然心灵福至一道闪电照亮了他的脑海,一下想起以前农村最常见的独轮车。
独轮车也叫鸡公车,只有一个轮子,虽然不如两轮车平衡,但这玩意儿根本就不挑路,羊肠小道甚至荒山野岭都能走,而且结构相对于两轮车来说,也要简单的多。
看来,这独轮车就是自己晋升为造车氏的第一步。
一个轮子怎么也比两个轮子好搞,于是徐晨把自己打造马车的计划全部推倒,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用陶板画出来独轮车的结构图,第二天就重新召集木匠,开始了他的第二次造车试验。
实际上对马车最感兴趣的,并不是徐晨自己,而是小女巫。
自从徐晨给她讲过马车好处之后,她心心念念的就想看到马车做出来是什么样子。
可惜徐某人忙碌几天竟然撒手不做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