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大明:开局大牢,狱友朱元璋> 第132章 朱元璋的政治手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2章 朱元璋的政治手段(1 / 2)

朱元璋设立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主掌官员升迁,权力之大,无与伦比,因此排在六部之首。

户部是管钱粮的,自不必多说,同样是重中之重,实权甚大。

值得一提的是礼部,它不仅掌管天下礼制,还监管科考,发放各种证书,(例如:路引、官员任命书等),就连皇帝诏书也要经礼部,此外,膳食、祭祀……管得十分庞杂。

兵部掌兵马武器,刑部掌律法牢狱。

工部主掌建设,例如:宫殿、城防、府衙修建、水利疏通……

这些都是部门国家运做的根本,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除了名字有所差别外,其作用基本相同。

此外,为了制衡这些尚书,朱元璋又设置了左右侍郎,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

但他觉得还不够,又设立了都察院。

这个部门主要骨干是都察御史,官职并不高,只有正七品,但实权之大,简直骇人听闻。

他们监察天下官员,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査算钱粮、举报弹劾,皆在他们的权力范围之内。

这些人官职不大,俸禄不高,做事便没那么多顾忌,而且这类官干得都是得罪人的事,与百官站在对立面。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加上朱元璋挑的都是读死书、认死理的书呆子,所以同流合污的概率很小很小。

御史共十三道,分别掌管十三个人口大省,其余人口少的地方,只派一两位御史,总共加起来有100余人。

有的留守直隶,有的下放地方,半年一轮换,安排得明明白白。

饶是如此,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因此,又一个部门诞生了——六科给(ji)事中。

这个部门和都御史类似,同样是职小而权重。

六科对应六部,每部设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一人。

都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从七品。

说起来,比都察院御史职位还低些,但他们权力之大,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

举个例子来说,就算是皇帝下了圣旨,只要他们认为不妥,即便是通过礼部下发的,一样能封还,而且,官员的业绩考核也归他们管。

可谓是环环相扣,互相制衡。

这样一来,大官不敢利用职权损公肥私,小官实权虽大,但他们没有高升的机会,野心自然也就小了。

朱元璋的以小制大,反其道而行之,着实精妙。

许青心生叹服,在他看来,制度远比圣人经典管用,只有让官员们从心理上畏惧,他们才不敢胡作非为。

另外,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还有一个身份——言官。

其他朝代好像也有这个部门,但和朱元璋的无法相提并论。

朱元璋规定:只要听到风声,就可以奏报,没有证据也可以,就算弄错了,也只罚半个月的俸禄。

让这些张口子曰,闭口子曰,满嘴仁义道德,却能力并不出众的人来干这个差事,可谓是物尽其用。

他们的俸禄极低,月俸只有十石粮食,家里人多些,连糊口都做不到。

罚半个月的俸禄,简直是要他们的命。

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朱元璋特意规定,凡是查到贪污、渎职等官员,没有收到言官弹劾,全员罚一个月的俸禄。

这一来,六科十三道,谁也也不敢马虎,整天瞪着两眼盯着文武官员。

文武大臣这叫一个憋屈啊,干啥都有人盯着,偏偏这些芝麻绿豆官实权超大,又有皇帝撑腰,还不能拿他们怎样。

但,凡事有失必有得,官员们难受了,但吏治却清明了,层层监督之下,大小官员都全心全意的做事。

按理说,这也就到头了,但朱元璋偏不,他还要搞。

于是乎,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大特务情报组织出现了——锦衣卫。

他们可以监察一切,并只听命于皇帝。

至此,洪武皇帝的大刀阔斧终于停下了。

为此,不少官员私底下喝酒庆祝。

同时,之前的开国功臣也都被封了官。

徐达封征元大将军,从一品,兼太子太保,正一品。

常遇春封征元左副帅,正二品,兼太子太师,正一品。

汤和封征元右副帅,正二品,兼太子太傅,正一品。

邓愈、冯胜、蓝玉、朱文正,封先锋,从三品;唐胜宗、陆仲亨等人封正五品。

兵部尚书,以及左右侍郎则是由文臣把持。

李善长被封了右丞相,刘伯温被封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宋濂掌管翰林院,张昶任命户部尚书……

左丞相一职,始终空悬。

许青一个‘长青王’便盖过了一切,所以朱元璋并未再封赏。

对此,许青并不在意,反而还有些轻松。

耗时三个月,大明这个超级‘大机器’,终于运作起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