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7年7月25日,从悲痛中缓过来的道光皇帝旻宁决定变法。因为1827年是丁亥年,故称丁亥变法。
穆彰阿最后的信笺,道光皇帝旻宁不知道是看了多少遍,里面关于宁古塔的见闻深深震撼住了道光,尤其是穆彰阿对自己的劝谏,“不变法必亡,变法或可图存。”
很快一个名叫总理衙门的部门很快成立,由代替穆彰阿成为首席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的大贝勒奕山担任总理大臣。
1827年7月31日,7月的最后一天,道光皇帝会同总理大臣奕山和其他在京的大臣理清变法内容,很快丁亥变法条陈出炉,具体包括: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国人寄生特权;
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军事方面:裁撤冷兵器部队,精炼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国外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总理衙门很快发布多条政令,鼓励开办工厂、修建铁路、公路、开矿山、办学校,公派留学生到不列颠、汉斯、大公鸡等西欧诸国。至于为什么舍近求远,不到宋肖这里学习,则是源于道光皇帝最后的倔强。
在拥有绝对权力的道光皇帝从上而下的推动之下,丁亥变法逐步开展,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的工厂,很多有志之人纷纷到关外学习最新的工厂技术,在宋肖刻意的传授之下,各种各样的基础技术传到了关内,工业的力量在古老的关内慢慢展露出生机活力。
丁亥变法不仅是出于道光皇帝的推动,满朝上层人物尤其是满朝国族在三年战争中感觉到了生存的压力,“不变法必亡,变法或可图存。”面对宋肖势力的碾压,不想连还手之力都没有的满清高层在生存压力之下,不得不放弃自身的小心事,投身到丁亥变法之中。
根据变法要求,撤销六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户部改为度支部;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兵部改为陆军部,将太仆寺及练兵处并入;刑部改为法部;大理寺改为大理院;户部改为民政部;建立农工商部;裁工部,将工部职掌分置于农工商部、度支部、民政部;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增设邮传部。
道光皇帝不仅派出了公派留学生到西欧诸国,更是派出了以户部大臣文孚为首作为团长,带领部分原六部大臣、侍郎去西欧诸国考察学习。
至于海军,亲身体会到了山海关外海军舰炮厉害的满朝,斥巨资在天津、广州分别设立了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原北方、南方水军分别并入两大舰队,抽调全国手艺精湛船匠打造战船。
亲身体会到了火器部队和大炮厉害的满朝军队,主要将领更是对道光皇帝上奏折,减少冷兵器部队,增加火器部队和大炮的数量,抽调全国精良工匠改进火铳和笨重的火炮。
趁全国主要兵力集中京城的特殊时候,精简兵力,裁撤体格不强、年龄大之人,将全国100余万部队,精简为30个师30万人。在满朝军队高官的苦劝之下,道光皇帝最终同意向宋肖进口步枪火炮。
在宋肖无意进入关内的战略意图之下,为了增强满朝对1840年战争的抵抗能力,宋肖特意同意把35万支滑膛步枪和100门淘汰火炮及相应弹药卖给满朝。
配备了滑膛步枪的新式军队,在经历简单训练后,除了京师留守10个师10万人的部队后,剩余20万部队分别进驻全国各省,按照人口和战略地位,或有一个师驻扎,或有两个师驻扎。
随着20万装备滑膛步枪的部队逐步驻扎到全国各地,风雨飘摇的满朝逐步的稳定下来,无论是西部的回穆,西南的土著还是东南的天地会、小刀会,势力大减,都纷纷隐藏起来。
靠着30万新式陆军让全国势力稳定的道光皇帝及满朝高层也逐渐对宋肖的看法有了改观,双方的关系逐步的升温。宋肖也乐于见此情景,很快一股移民关外和学习关外的风气逐步的在关内出现。
为了避免兵临京城的局面再度出现,道光皇帝在与奕山等主要贝勒大臣商议后,决定迁都河南郑州。河南郑州地处中原人口密集场所,是种粮大省,不需要再辛苦的从江南或者两湖运输粮食到京城,这样漕运减少了很大的压力和损失,要知道通过漕运粮食损耗很大,最少消耗十分之一,这造成了京师粮食价格的高涨。
郑州附近粮食充足,且地处中原腹地,远离宋肖关外势力,海军也很难通过黄河抵达,只要有了一定数量的新式步兵,安全就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证。另外郑州靠近江南和两湖两大产粮大地和经济发达地区,便于对两地的统治,可以说树挪死人挪活,满朝京城迁都河南郑州后,整个形势顿时大变。
满朝高层也是有明眼之人,之前京都不迁移的原因是关外是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