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求生记>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练军备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四章 练军备战(1 / 2)

大灾之年必定会出幺娥之,在旱情的作用下,这些侵入河套地区的鞑靼部落日子也不好过,肯定会下榆林抢夺,所以章子俊准备练军了,目前兵器厂已经制造出了三百多支燧发火枪,足够组成一支三百人队的火枪营。

这大半年来褚茂林总算等到了这种火器,以前只是看看章勇、章越手中的火枪很是眼红,这一次都装备了,接下去就是操练,才明白了为何这几个月来巡抚大人要求把人员排成三队了,这就是三段击,前排射击,后排准备,最后排装药,交替轮换,可做到连绵不绝。

在褚茂林看来,这种有肩托的火枪做工很是精良看上去很金贵的样子,主要是射程远,三百步外能有效杀伤,大大地颠覆了以往对火枪的认知,在单兵装备上,目前是一个羊皮水袋,腰跨左袋是子弹药,右袋是一枚炸火雷,及一把一尺长的小棱刀,可快装到枪管上当做短茅使用,平时挂在腰间的刀鞘中,这个设计很巧妙。

一大批车架在改装,把以往的车架轮毂装上了滚珠轴承后,拉动更加灵活了,这中“轴承”做工还是很粗糙,里面的滚珠是圆柱铁,做的也很大,为了防止圆柱铁掉出来,外圈还用铁皮封装包裹着,就是这样简单粗暴也比目前直接套在一起的转头强上百倍。

现在的铁料只能做成五门炮管,为了节省铁的用料,章子俊只能把炮管的厚度减轻,把原来的管壁厚度减到了三公分,在后部发射 药室处包了一个铁箍,这样做的也能把重量减少了不少,长度仍然为九十公分,可是口径把六公分增加到了八公分,这样做虽然射程会近些,如果改装散弹的的话,杀伤力就会变大,以前造的炮可打出三公里的距离,口径变大后,只能减半了,换成散弹后射程又近了些,不过总比火枪打的远,杀伤力是一个面,能打出一公里的话,在目前来说也够用了。这种轻巧的小炮,装上轮子后,一匹马随便就能拖着跑,在章子俊的设想中,这种小炮要造几百门,想想如果面对几千人的鞑靼骑兵对阵时,几百门炮来一个齐射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全身都起鸡皮疙瘩了,可惜目前只有五门。

关于炮管的制作法,经过明朝工匠的改进后,跟以往的直接浇铸有很大的不同,炮管跟火枪管的制作法是一样的,分成内外二层,全部采用热熔套管法,结合在一起,因为有土制木头“机床”的最后加工后,炮膛内壁很光滑,炮管外壁也很光滑,看上去更加精良,就是车架全是用硬木制的,车轱辘也是木制的,有点不太协调,显得炮车粗笨,炮很小的样子。

不管怎么样,装备虽然少了些,余下的就用弓箭凑数,只有掷弹营的装备最全,配置的马车也最多,因为这种火弹不太好运输,每个人身上随带的火弹只能四枚,余下的全要用车装运,而且一辆马车上装运的数量也不多,怕引起相互碰撞起火爆炸。

最后就是大批量地生产弹药了,特别是火药,把以往的黑火药全部重新配方,做成细小的颗粒状,火药的原料朝廷兵部可以划拨,不用花钱去采卖,就是章子俊要的数量有点大。

接下去就相互配合操练了,以往军队中突出的是个人勇猛即可,现在要求的是沉稳,相互间的配合,利用集体的力量,不需要个人称英雄好汉,特别是火枪兵的“三段击”操练,章子俊跟褚茂林说要反复地练,直到能闭着眼不出差错为止。

这个“三段击”在操演时分为三种模式,兵员的兵制沿用明朝的编制,以百户为一个单位,所以一个百户就是一百十一人,下设二个总旗,总旗人数为五十六人,总旗下面就是小旗官,手下就是十个大头兵,也就是说十人为一个小队,章子俊的要求是一个百户队分为三排,总旗官及小旗官分别约束自己的队伍,不配火枪,而是一把制式唐刀,这样的装备及配置,妥妥地像是小日本鬼子这一套,战时这些火枪兵就是听从各自的旗官号令,刀挥出就是射击,刀指向天空就是装弹,刀横在面前就是后退三步,刀指向前面就是前进。一边还要喊出口令。一个百户队中还有一个小旗的督战队,配置的是明朝制式刀雁翎刀,督战队也叫做宪兵,是一个百户队中的佐贰官担任,直接可以跟褚茂林联系,这也是褚茂林管理整个队伍的触手,可以制衡百户官一家独大,搞小团体,平时管束某些战兵的鸡鸣狗盗,偷奸耍滑,战时就是针对不听号令者,贪生怕死者想做逃兵的一律斩首。

古代军队里面的管理简单粗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家国强大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没有谈心说教,心灵鸡汤,违反了规制轻者鞭打,重者直接杀头。

明朝的战衣很有特点,章子俊对战袍不做改进,目前兵部给军队配置的红色头巾,身体上是前后两挡甲衣,行足及麻鞋,腰间系抱肚,这样的装束在西北可行不通,所以改成了棉甲,看上去有点像锦衣卫校卫的装束,长袍棉甲打铁钉,这样做可以全身防护,抵御流矢飞箭,重量轻,也保暖,腰间抱肚改成腰带,可挂短刀及火弹,斜跨布袋中一边是定装枪弹,一边是水壶战粮,战时后背还有双肩背包,一个羊皮睡袋,一件大号棉衣,晚上能当成棉被。而那些将军服就不管了,沿用此时的对襟甲,护肩甲,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