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条水泥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条水泥路(1 / 2)

有了知府衙门口的六丈见方的水泥面,每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接下去章子俊要在庐州农贸市场中,铺设大明朝第一条水泥路,宽二丈,从农贸市场直通西二门,用明朝的度量算为二里地,换算成米的话就是一里为三百六十步,为五百七十米左右,二里地为一千多米长。

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起先不看好的人,应有了知府衙门前的“样板”,变成了旁观,起先想要出来反对的人,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知府是“修桥铺路”造福后人,在做积德的事,而更多的人就是看热闹图新奇,能用这种沙石泥水混合后结块的东西,或多或少带来的还是半信半疑,如果上面走马车能使用多久而不塌?可是这种路面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下雨天不会泥水到处都是,晴天也不会尘土满地飞,弄的一身土,走在上面平整而光滑。

这一次为了做成这件事,准备了大大小小多个石碾子,王芿峤还准备好了大量的沙石料,在林照磨的鼓动下,“喂,喂,你们别围着看了,帮着拖石碾子,还有你,你,你,把这些碎石拨弄开”。

这些原本看热闹的“闲人”也是好奇,纷纷拿起一些简单的工具加进了“筑路”的行列,虽然没有工钱,可是人一多,帮着扒拉几下,也很是满足。

在这二里路上边上的商家住户,多自觉自愿地在各自门前扒弄起来,原因无它,此路弄好了,往后出门就是方便了自家啊,而且在古代,修路建桥被认为是积阴德的事,古人云: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行善不被人知道,就能积阴德,《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常积阴德,惠及子孙。

所以沿途不管是穷苦人家,还是高门大户,有力出力,有人无力就烧茶煮水,有些商家就在门前摆出馒头稀粥摊,凡是参加修路的,就能吃上一个馒头,喝上一碗粥汤,当然这是章子俊指定这些商家为之的,早前天就送来了米面,让这些商家到时煮好放凉后,到饭时发放出去。

短短的二里路上,就像是蚂蚁啃一条鱼骨,一堆一堆的沙石在碾压过后的路面上,三二人围在一起搅拌的搅拌,打水的打水,许多衙役在一旁指挥着,好好!好!差不多了,拌匀了就抹平,不到一天就全部浇筑好了路面,为了防止行人,鸡鸭狗猫,小孩子乱跑,林照磨带着一帮衙役,特别挨家挨户地关照道:“此水镜路面需要三日不能踩压,沿路每家每户要主动担起照看,因为万一家门口上的水镜路面损坏了,不光没有积德,反而要遭报应哇。

哎呀呀呀,这样的说法,等于是戳在古人的神经上,那户人家会反对,你看看有许多商户及大户人家特意在路边上搭起了棚子,差人整天守着,更多的人家门口还用一些树枝竹签子在路沿围了起来,防止人畜误入。

知府定三日后,才能走人,而真正可以过马车却要在二十天后才行,这也是此种水泥路的特点,好在明朝没有载重汽车,一般的运货驴马车拉个一吨重物算是超重了。

为了做这条”样板路“,章子俊目前一两银子也没赚到,还倒贴了人工开支,把王小姐急的抱住相公抹眼泪,这样下去可不得了,家中现在每月发给下人的月银也发不出了呀。

三天后,全城的人似乎全来这条路上踩一踩,拖儿带女,还有七八十岁的老翁老太,用拐杖东戳戳,西敲敲,人多了就热闹了,沿街的商家更是喜出望外,立马西二门这条街上商铺的房价飙升,更有人赶着驴马车前来感受一番,什么叫做平稳。

最先来府衙找章子俊的却是都指挥使司的张都司,看到了此种比一些石头还硬的“水泥”法,如果能用在军事防御上,比如城墙……。章子俊一听连忙否决,“啊,啊,这个行是行,不过需求量太大了,还有就是要有钢铁做骨架才行,代价太大,加上城墙太高不然营造时会塌,而铺路就没有这方面的难度,所以铺路更好,除了铺路替代石板,还能做成碎石空心砖头,此种砖头不用烧制,还有排水管子、粉刷墙面、建房、建水渠、建水池、建……。”

张都司最后说出来的话语,让章子俊大跌眼镜,张都司说道:“既然此种”水泥“的用途这样多,能不能建造墓穴。”

章子俊一听当时就傻掉了,这也太奇葩了,古人的想法就是不同啊,“嗯!这个,那个,在用途上是可行的,还能做成棺材,不过是不是有些冰冷的感觉……。”

不想这位张都司来劲了,“哦,这可是好想法,比之用石头做成棺材成本减轻了不少,我看行。”

没法啊,古人把墓穴这种身后事看的无比重要,官越大越看重,难怪只要那一位帝王登基,首先就是选墓地,造墓穴,而底下的这些当官的也早早修建墓穴了,一些家资还算丰盈的人家,早就安排上了棺木,用上好的木头,为自己造一个结实的“寿棺”,放在自家祠堂里面,每年都要请人上一遍油漆。

刚送走了这位张都司,就来了一群商人,这群人全来自烔炀老街上的,因看到西二门二里路上的“水泥”路面带来的好处,前来要求知府大人为烔炀街也一样铺设一条。

章子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