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和文化部长,1955年调到北京,做了10年的文化部副部长,分管电影和外事工作,在这10年里,内地创办了多家实力不俗的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年,夏衍被打倒下台之后,内地电影行业完全停滞,一夜回到解放前,他在监狱被关了8年,1977年复出,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仍然是内地电影行业毋庸置疑的领头羊。
以夏衍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拿奖是当之无愧的,问题是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这种初次举办,既无名气有无权威的香港民间奖,哪怕典礼做的再奢华,奖杯做的再精致,也仿佛小孩过家家,不值一提。
要是颁了奖,人家不认,不仅尴尬,还会让金像奖变成一场笑话,所以当沈冲提议给夏衍颁奖的时候,筹委会所有人一致反对,认为他异想天开。
但沈冲坚持试一试,因为夏衍身上,还有一个职务——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在19Ru年,回归谈判的前夕,对外友好重点中的重点,当然是香港……这是政治大势,可以借用一下。
不表白,怎么知道女神爱不爱你?
不邀请,怎么知道人家领不领奖?
作为穿越党,沈冲胆子肥,脸皮厚,在今年春节之前,特意让金像奖筹委会准备了一份邀请函,到北京后,就托陈播转达给夏衍,邀请他来香港领奖。
邀请函送过去之后,很快就收到了回复——这个奖他领了,但公务繁忙,无法亲自去香港,只能委托他人代为领奖。
沈冲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从没奢望过夏衍会亲自领奖——要知道19年中顾委成立的时候,夏衍就是175名委员之一,即使全身挂的都是民间组织头衔,他也是极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身份太敏感。
而代夏衍领奖的,正是这次内地代表团的团长,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汪洋,他是夏衍的老部下和老朋友,不仅多次合作创作电影,在动乱年代还被关在一起批斗,可谓患难之交。
汪洋从沈冲手上接过奖杯之后,又放回台子上,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纸片,再不紧不慢的戴上老花眼镜,开始致领奖词:“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首先,夏衍先生托我向大家致歉,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亲自前来香港,和在座的众位贤达把酒言欢,共举盛事,殊为遗憾……”
沈冲站在一旁,听着汪洋一板一眼的念着夏衍写的致谢词,心头一片欢喜
巴巴的为夏衍颁奖,倒不是特意去拍马屁,恰恰相反,沈冲并不是如嘴上说的那样,纯粹一片敬仰之心,他心有杂念,要一箭双雕,借夏衍的身份,来扩大金像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如果只着眼于香港一地,那只要把典礼办的足够奢华,就能奠定金像奖的权威地位,但如果扩大到整个华语电影圈,光奢华是不够的,因为儒家文化是官本位的,权比钱重要。
在中国,不管是官方组织的还是民间筹办的,人们向来喜欢以出席官员的官阶来界定一个活动的影响力,比如某个活动里,最高的官是县长,那这就是县级的,最高的官是省长,那这就是省级的,而夏衍是部长级的,他一领奖,在观众的潜意识里,金像奖立刻从香港一城之地的小奖,跃升成国家级大奖——部长级的人物都只是领奖人,那奖项一定是国家级的。
而现在,这个目的完美的达到了,文化部前副部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长夏衍都领奖了,而且致辞这么谦和,以后,谁还有拿腔拿调不来领奖的资格和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