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甚至一部分的日本都在它的打击范围内。但是这些目标已经在它的打击范围的极限上了,好看的小说:。打击这些目标,b-29能携带的炸弹的数量比起正常情况要小得多。加上通过驼峰航线,运送物资成本高昂,所以打击力度很是有限,效果也很是一般。
不过在空袭满洲的时候,美国人却发现了日本人的几种新的战斗机。
一开始,日本人总是用ki-44钟馗战斗机来拦截b-29。钟馗爬升好,作为截击机,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相比日本陆军最多的,只装了两挺520xsi-43隼式战斗机,ki-44钟馗4挺12.7毫米机枪的火力强了一倍。但这种火力,用来打号称“超级空中堡垒的”b-29,那就真的像是在用tg公安手里的打光了子弹还打不倒一条狗的64式小砸炮打犀牛一样,完全就打不动。和挠痒痒都没啥区别。相反,b-29的全自动的20毫米炮倒是经常能把那些ki-44打成一个个大火球。面对着组成了箱型编队的b-29,即使没有护航飞机,日本人的战斗机也不是对手。所以,日本战斗机那个时候,在面对b-29的时候,真是彻底的茶几了。
不过没过多久,两种战斗机的出现改变了局面。
第一种是一种双发双座的ki-45“屠龙”战斗机。说起这种飞机,虽然后世的一些213日粉把这玩意夸成了“b-29克星”,但说实话,这东西的性能真是巨烂无比。作为一种双发战斗机,它的每个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才1050马力,两台加起来,马力都没有比不上p-47上面的一台双黄蜂。加上巨大的迎风面积,使得这种战斗机的最高速度才540公里。要是b-29抛掉了炸弹,这东西甚至都没有b-29轰炸机飞得快。
这东西的爬升率也是个悲剧,最高爬升率才11.7米每秒,就算爬升的全程都按最大爬升率来算,爬到5000米也要7分多钟。事实上,随着高度的上升,最大爬升率下降得很快。这东西没个九分钟根本爬不到5000米,真要爬到b-29通常的作战高度,没个半个小时,想都别想。
像这样一种就飞行性能而言,连bf-110都不如的“战斗机”,原本根本就不适合用来执行截击任务——等它慢悠悠的爬升到位,人家都已经丢完炸弹回家了。不过在这会儿,预警的优势却给了它充足的爬升时间。
首先是kmt的反间谍系统巨烂无比。虽然一些国粉总喜欢瞎吹戴老板,把他吹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顶尖的谍报之王。甚至好编造出了委员长比已经死了的罗斯福先知道日本投降的故事。但如果戴老板都能算谍报之王,那指挥着一群江波(81年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地营十八年》的主角)把戴老板的军统渗透得都闹出了“我们中间有一个人是kmt特务”的笑话的李克农该算啥?
抗战期间,在重庆,日本人几乎是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偷走了一大堆的秘密,甚至策反了kmt的二号人物。在上海,中统军统都被76号打击得奄奄一息。到了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kmt的谍报系统更是被渗透得几乎就可以直接换个牌子叫“tg分遣部”了。所以后代有人开玩笑,总结出了一个二战的最茶几组合:面条(意大利)的士兵,香水(法国)的将军,日本的参谋,kmt的谍报。kmt的谍报系统就跻身期间。
结果,在驻扎着b-29的机场旁边,就活跃着一大堆的日本间谍。b-29几乎刚一起飞,这些家伙就把情报迅速的发了回去。对此,kmt的谍报部门几乎毫无办法,弄得美国佬不得不自己搞一个谍报队来解决问题。
其次,从四川起飞的b-29要轰炸位于满洲的目标,就要在日本人的控制区上空飞几千公里。日本人的地面观察哨也能提前很长时间发出预警信息。这使得ki-45“屠龙”这样的破烂也有机会爬到适当的高度。
这样一来,“屠龙”的第一个问题——爬升烂就解决了。而它相对与其他日本战斗机的优点——机体更结实,火力也更猛也就有机会表现出来了。ki-45装有一门37毫米口径的机炮,这个东西打上来,就是b-29也吃不消。结果在对满洲的轰炸中,日本人倒是靠这个笨东西击落了一些b-29。
至于第二种战斗机,倒真是种好飞机,那就是ki-84“疾风”式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