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陈标,这是什么学说。
这个世间,确实有一种学说,可以无视任何学派、圣人,那就是为君之道、为帝之学。
季仁寿认为,刘基性情狂傲,朱升老成保守,他们却任由陈标有这样的思想,一定是故意将陈标培养成这样。
对普通人而言,哪怕是勋贵世家,拥有这样的思想,都会被大众主流排挤,以后在仕途上难有成就。
见刘基与朱升对陈标的感情,以及这两人的品德,不可能故意教坏陈标。那他们为何不担心陈标的未来?
只有一个可能,陈标要学的就是为君之道、为帝之学!
以结果推前因,季仁寿也明白为何朱升会委婉告诉他,不加入朱元璋麾下,就不要多管闲事。
因为这是朱升和刘基对未来储君的争夺!
朱元璋:“没听懂。天德,你听懂了吗?”
徐达使劲摇头。
宋濂无奈,从头开始梳理这件事。
刘基担心朱升带坏陈标,便以照顾小友和学生为借口,请季仁寿出山。
季仁寿也是隐世,年龄也较大,和朱升定位重合。他如果说了和朱升截然不同的话,以标儿的聪慧,肯定会兼听思索,不会被某一个人的思想左右。
同时,刘基算计人心,料定朱升一定会用比较委婉的手段劝季仁寿离开,而季仁寿这个人最看不得“鬼魅伎俩”,恐怕会激起叛逆心,主动入局。
此为刘基计中计。
而朱升在信中说,他其实也较为了解季仁寿的性格,并猜到刘基的计中计。
于是朱升将计就计,用更加粗劣且直白的手段激怒季仁寿,将这件事放到明面上,一是逼迫季仁寿迅速做决定,要么投靠朱元璋,要么立刻离开应天;二是点醒季仁寿,让季仁寿知道刘基的小九九,挑拨季仁寿和刘基的感情,反击刘基。
季仁寿在明白了两人的打算之后,心胸宽广没生气,只是好奇两人交锋的焦点陈标究竟有多厉害,会让两人抢学生抢得如此激烈。
在一番试探后,季仁寿发现陈标居然修习的是帝王之道,立刻明白了陈标的身份,然后主动入局。
季仁寿说,若朱元璋不嫌弃,他愿意在应天小学安家,为应天一教书匠。
徐达抱住脑袋,蹲在地上嚎:“晕了,彻底晕了。你们这群文人,有什么话直说不行吗?为什么要绕这么多弯弯道道?这些有什么值得绕的!怎么把标儿也绕进去了。”
朱元璋呆愣了半晌,深深舒了一口气,疑惑道:“这人怎么和叶大先生一样,推论过程全部错误,最后却误打误撞猜出了标儿的真实身份!”
徐达抱着脑袋仰头:“推论过程全错?”
朱元璋摊开陈标写给他的信,道:“全错。首先,标儿的思想是他自己的,没被谁教过,甚至谁也不能左右他的思想。倒是我们被他影响颇深。”
包括徐达在内的几人纷纷点头。没错,他们现在还在仔细研读那薄薄的天书呢。
朱元璋又道:“标儿在信里也说了季先生问他正统学说的事。他说,分什么学说是研究学说的人的事。咱老百姓就是什么神有用就拜什么神,如果老天爷不下雨,甚至能把龙王庙都拆了。黑猫白猫狸花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哪会考虑什么门别之分?”
朱元璋哭笑不得:“看,标儿学的根本不是什么帝王之道,就是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之道。”
徐达放下抱脑袋的手,站起身,无奈笑道:“是这个理。就和我用兵的时候一样,无论什么方式,好用就行。谁在用兵打仗的时候还去想这是哪本兵书上的道理?何况我被称赞为用兵如神的时候,根本没读过书。”
听徐达自曝其短,众人不由莞尔。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道:“标儿可不知道自己是朱元璋的儿子,只以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顶多有钱了些。所以,他的思想,也不过是普通人的思想而已。季先生想太多。”
普通老百姓哪管你什么理学心学,儒家百家?能让他们不会饿死冻死的学说,就是好学说。
只是老百姓的需求,恰恰和帝王应该学习的道理重合了罢了。
徐达道:“如果标儿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