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三百二十二章祖训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二章祖训录(2 / 3)

手中的碗筷。

看向陈松,朱元璋问道:“今天早上早朝的时候,那个叫崔阶的御史大夫一直在弹劾你,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

陈松坐在朱元璋的对面,道:“臣以为,弹劾臣实在正常不过。之前也有数次弹劾臣,能有今天的局面,臣已经预料到了。”

“你倒是坦然,俺再问你。如果说俺真的有什么不测,那么以后这些朝臣像今天这样弹劾你,你该如何?”朱元璋又问,这次朱元璋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陈松的脸。

陈松组织了一下语言,直接说道:“陛下春秋鼎盛,这样的事情在未来的几十年当中不会发生。”

“呵,你倒是会说话。还什么几十年?俺又不是神仙,人活七十古来稀,能活个七十岁,俺就已经很知足了。俺不是秦皇汉武,也没有求长生的那个心。”朱元璋摇摇头,然后叹了一口气,“唉,标儿各项都好,就是性子太软。

根据这几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来看,俺害怕,如果真的有一天俺去见俺朱家的列祖列宗,将这大明江山留给标儿,标儿会被那些文人士大夫蛊惑的,将俺之前定下来的那些政策全部废除。”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声音小了很多,他的右手食指敲打着饭桌,又开始说道:“俺之前在洪武二年让人修订了《祖训录》,洪武六年的时候修成。

现在看来,这《祖训录》里面有很多内容并不完善。俺现在制定的这些政策,要全部放进《祖训录》中。

然后在《祖训录》第一页就说明,《祖训录》中所记录之祖宗家法,后世子孙不得更改。”

毕竟有着浓重的小农思想,朱元璋觉得自己现在制定的这些政策都非常的好,这些好的政策以后就应该绵延万世。

可时代是在发展的,不管什么政策在当下有多好,但永远有着自己的局限性。

而且朝中文官最喜欢用祖宗家法来说事,至于祖宗家法当中那些不利于他们的内容,他们会选择性的忽视,只留下那些有利于他们的内容。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很好,可陈松并不觉得。

这些事情一旦确定下来,后世子孙将会在这些事情上不停的扯皮,图浪费大量的时间。

“一旦这些政策全部立下,后世之君想要更改,可没有那么容易。”朱元璋轻松的道。

陈松却皱起了眉头,看着陈松这个样子,朱元璋问道:“怎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陛下,臣以为现在制定这些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而且,天下大事不是一成不变的,臣以为应该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所以这些东西……”陈松认真的说道。

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反而来了兴趣,“有意思,俺当初制定《祖训录》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反对。

你是第一个反对《祖训录》的人,给俺一个理由,说说为什么不能过早制定!”

“陛下,臣以前在老家遇到过这样一档子事……”陈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编造了一个故事。

有些时候,用编造的故事来讲述某些道理,要比直接讲述效果好的多。

“臣那个时候才六七岁,在他的老家有一户王姓人家,他家里田地非常多,他家一共有六个儿子,而且都正值壮年。

他家的田地种出来的粮食每年都吃不完,人一旦吃饱饭,就会想着赚钱的事。

于是呢,王老爷子就打算,将家里的那些田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种粮食,种出来的粮食只要足够供应一家一年的伙食就行。

至于另一部分土地,就种一些能够卖钱的东西。当时,臣的老家有人收蚕茧,而且价格还很坚挺,比粮食贵多了。

王老爷子为了能够多赚钱,就将另一部分田地全部用来种桑树,然后养蚕。

王老爷子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还是养蚕的那几年,他家几乎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家里那叫一个富啊,能把我们十里八乡的人全部羡慕死……”

陈松云淡风轻的说着,朱元璋也没有打断话的意思,静静的听着。

“这个王老爷子觉得种桑树养蚕是个赚大钱的活计,所以就想着让自己的子孙后辈世世代代地都种桑树。

天有不测风云,这个王老爷子没享几年福就仙去了。他的这些儿子都是些老实人,也都非常孝顺,秉承着王老爷子的规矩,一直种着桑树。

可是后来,行情突变,蚕茧忽然不值钱了,可那些田地里面,种的全部都是桑树,如果当时,直接将这些田地里面所种的桑树全部毁掉,重新用来种粮食,那么事情,还有挽回的机会。

可他的这些儿子们说什么也不愿意将这些桑树全部毁掉,就那样硬撑着,最后,赔了个精光……”

陈松说完话,静静的坐在那。

朱元璋揉搓着自己的下巴,脸上挂着玩味的表情。

“俺是听明白了你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仔细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可你这不过是种田,治理国家,不会是种田那么简单。”朱元璋摇了摇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