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书房的时候,陈松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天上的太阳似乎没有多少威慑力,天地间稍微有些冷意。
蓝玉从外面走来,他看着站在书房门口的陈松,脸上带着笑容。
“富平侯,最近你有什么规划吗?又或者说,如今的开封府,你有什么计划?”
站在陈松的旁边,蓝玉的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时不时的斜视陈松。
陈松一脸平静,“我在来的时候,陛下已经将开封府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我。
皇恩浩荡,又怎能辜负了陛下?开封府的事情我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就不劳永昌侯操心了。”
“呵呵,但愿如此吧!”蓝玉轻笑着摇了摇头,又走了出去。
莫名其妙,真是莫名其妙。
……
已是初冬,也到了增加衣物的时候。
不知为何,今年朱元璋总觉得要比往年害冷。
坐在御书房中,身下已经放了好几个火盆,可依旧觉得寒冷。
让侍立在旁边的庆童取来了大氅,这才觉得暖和一些。
批阅着奏折,朱元璋连连感叹。
朱标坐在一旁,身子佝偻着,似乎很吃力的样子。
儿子哪里能坐的比老子还要高?所以,朱标的桌子和椅子都要比朱元璋的矮上不少。
本就发福的朱标,每天都不得好受。
历史上的朱元璋在弄掉丞相制度之后设置了四辅官,可是这个四辅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朱元璋裁撤。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朱元璋会在去年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大学士,用以辅政。
可是,因为陈松的出现,所以这个情况一直推迟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毛笔,考虑着这些事情。
“不如,仿照宋制,设置四大学士?”
这个念头一出现在朱元璋的脑海中,就像是扎了根一样,再也无法甩出去。
“标儿,你过来一下!”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正在认认真真的处理着奏折,没有听到朱元璋的声音。
叫了好几次,朱标才反应过来。
急忙来到朱元璋旁边,“父亲,何事?”
“标儿啊,最近这段时间,你处理奏折忙不忙?累不累?”朱元璋语气和善,可听在老朱的耳朵中,却像晴天霹雳一样。
“不累,不累……”朱标还以为是自己做了什么错事,急忙回话。
朱元璋没有在意,接着道:“你身体发福,一直坐在那个矮凳子上也不是个事。
俺打算仿照宋制,创立四大学士,到时候你统领这四人处理政务。
有他们四人,你能方便很多。”
朱标不敢相信朱元璋会说出这样的话,虽说老朱一直都在给朱标培养班底,可像今天这么直白的,却是第一次。
没错,朱标以为这是老朱在让自己培养自己的班底。
“父亲春秋鼎盛,孩儿身体强健,何需外人啊!”朱标忙道。
老朱眉头一皱,有些不满。
“糊涂,天下之事繁杂不堪,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上书奏折。
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了这上面,以至于重要的奏折不得及时。
创建这四大学士,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事情发生。就这么决定了,你不必再说了!”
老朱是谁?只要是他决定了的事情,谁敢反对?
朱标无法,只好顺从朱元璋的想法。
……
夕阳晚照,秋叶飘荡。
坐在御书房中的朱元璋将身上的大氅紧了紧,揉了揉自己的额头,站了起来。
打了一个哈欠,略带疲倦。
“出去转转!”朱元璋看向身后的庆童,走了出去。
朱标只是目送着朱元璋走出御书房,而自己又接着处理奏折。
御花园景色秀丽,层林尽染,朱元璋不喜享受,可皇帝的排场还是要有的。
在御花园中漫步,能发散思维。
鹅卵石铺就的林荫小道上落满了黄叶,颇有几分诗意。
一阵冷风吹来,朱元璋紧了紧身上的大氅,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年纪大了,不行了。当年冬天带着冰碴子的水,说喝就喝,现在一丁点冷风都不能见……”朱元璋自嘲的摇了摇头。
身后的庆童以及随从们不敢接这话茬,这种话,只能闭着嘴巴听。
天空擦黑,朱元璋又回到了御书房。
坐下没多久,老朱忽然想起一件事。
“标儿啊,过了年,英儿就十一岁了,也该定定终身大事了。”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这次倒是没有迟疑,朱元璋说的第一句话,就被他听到。
急忙来到朱元璋边上,道:“是啊,过了年就十一岁了。在新学学堂学了这么久,也有几分本事。也该定一定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