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筝还从没见楚承稷露出过这样的神情来, 疑惑道:“不能说?”
“不是。”
楚承稷看着她,道:“我姓楚,陇西人士。”
秦筝虽对他上辈子也姓楚有几分惊奇, 但想到多的是同名同姓的穿书定律,立马又淡定了,只说:“那还挺有缘的。”
楚承稷唇角微抿,继续说:“我出生就克死了我母亲, 被视为不祥之人,尚在襁褓之中, 便被送去了寺中修行。”
秦筝隐隐觉得他这段经历有点熟悉,但眼下大部分心神都用来心疼他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只安慰他:
“妇人生产本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 你母亲怀胎十月,必是抱着极大的欢喜期待你出生的, 她若还在, 哪听得旁人说你是不祥之人?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你切不可也这般认为。”
楚承稷对自己母亲所有的印象,都只停留在了是被自己克死上。
因为在寺里长大, 佛门讲究四大皆空, 他自小对亲情便也淡薄,陇西楚家的人, 偶尔前来寺中上香,会顺带看他一回, “煞星”便是他们对自己的称呼。
可能是和那家人交集太少, 在寺中修行的僧人, 也没谁提及过父母兄妹, 楚承稷从未把那家人的话放心上过,于他而言,那家人不过是佛语中他的前缘。
他那个所谓的父亲,在他母亲死后,另娶了娇妻,膝下儿女成双,和和美美,也与他无甚干系。
只是每每看到他,便责骂他一次,似乎用这样的方式,就能表现出那个男人还念着他母亲。
当年楚承稷未曾入世便先入禅,觉得这位施主大抵是魔怔了,如今入过一回世再看,倒是觉出几分可笑来。
后来战事四起,他父亲作为陇西节度使战死,寺里的师父说他尘缘未了,让他下山奔丧后,不必再回寺庙。
继母对他防备得紧,生怕他回去后会和她儿子争抢家产,大肆宣扬他克死生母,甚至扬言他父亲战死,都是前不久去寺中见过他,沾了他的晦气的缘故,楚家人视他为灾星、祸星。
他那一辈子,只受过楚家的生恩,在他父亲灵前磕了三个响头,他便离了楚家,只身前往荻戎帐报父仇还恩。
继母巴不得他早些走,但在他走后,却哭天呛地骂他是个不肖子,做足了戏成功让族中长老将他从楚氏族谱上除名。
当年楚承稷就不曾在乎过这些,如今更不会。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下山只是报父仇,后来见到了战火饥荒蔓延,灾民吃树皮草根、观音土都不算什么,易子而食才看得人胆寒。
佛经里的阿鼻地狱,他在人间便看到了。
比起念经度化死人,他觉得更该度化那些活人。
所以他拿起屠刀,征战了一生。
三百年前就有人说他能起势,无非是靠陇西楚家的势力,但当初陇西楚家防他如防洪水猛兽,他起势,的确没靠过楚家一兵一卒。
反倒是后来楚家被打散了,继母的儿子被推到了节度使的位置上,却不堪大用,以至陇西失守,继母的儿子作为主将,叫北戎人开膛破肚挂到了城楼上威慑三军。
楚家旁系的人逃了几个出来,前来投奔于他,他发兵夺回陇西后,至此,陇西才彻底归他管辖。
楚承稷不太喜欢回忆这些往事,除了杀戮便是诋毁,今日同秦筝说起这些,尚只起了个头,便叫她百般安慰。
错愣过后,是一股自己都说不清的心安。
三百年前他是修罗恶鬼,三百年后他是战无不胜的武神,所有人都觉着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只有眼前这人,会当他是血肉之躯心疼他。
楚承稷笑道:“我自是不这么认为的。”
他后来虽不信佛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前半辈子修禅,的确淬炼了他的心性,那一世恶语如潮,却从未击垮过他,也从未让他丧失理智,铸成什么不可挽回的大错。
秦筝突然想起什么,追问道:“后来呢?你一直在寺中修行吗?”
她先前才猜测他这性子,八成得是个修仙的,结果不是修仙,是修禅的。
貌似也没差多少。
楚承稷单手拥着她,指尖挑起她披散在身后的一缕长发:“后来,山下打仗了,民不聊生,我便下山去了,打了不少仗,当了个皇帝。”
秦筝身形一僵,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