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雁问了老人, 才知道冯家已经搬到了另一条街上。
好在冯家在老一辈间有点名声,开了间手艺好的裁缝铺子。
只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都爱穿西装洋裙, 所以也不知道冯家铺子。
到了地方,门开着。
里面外面挂满了各种布料, 还有一些成衣摆在店内, 店面不大, 但打理的井井有条。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坐在柜台后面,他头发稀疏,但看着精神还不错, 穿着一件灰色的大褂。
冯小琳还有些害怕, 但看了眼两个同事,也大胆进去问了一声是不是冯家, 她报了自己母亲的名字,老人这才凝聚好目光,细细地打量她。
“你系小琴儿嘅女儿?”
老人说话的速度很慢, 但手上的活儿停了。
冯小琳点点头,她转头看向谢雁。
谢雁在这儿呆了几天, 粤语也很简单, 加上她语言学习能力强,多说多练,也学会了大半。
“小琴系我嘅侄女,”
老人站起来,目光含了些光,“系像母女, 眼一模一样。”
冯小琳也被这气氛感动得红了眼眶, 她从未见过眼前这个伯外祖父, 但却能感受到血脉的情感,“这是我母亲让我带来的东西。”
她拿出一双小布鞋。
老人不说话,只是看着鞋子掉眼泪,半晌,才笑着含着泪道,“小时候畀佢做嘅(小时给她做的),为了做呢个,还花了唔少好布料,父亲知了,打了我一顿。”
冯小琳连声安慰,“家里人还好吗?”
老人听不懂普通话,还是谢雁给的翻译。
“佢走咗,弟弟就害病死了,后尾打仗,日国嚟了,到处都系死人,烧嘅屋也冇了……冯家就剩下我一个,”
他看着女孩,欣慰摇摇头,“原嚟也唔止我一个(原来也不止我一个)。”
冯小琳这才知道,她母亲离开后,外祖父就生病离世,后来战火蔓延,烧了屋,如今港城还在世的亲人,只有眼前的伯外祖父。
“过去了,唔提了。佢哋嘅坟喺半山(他们的坟在半山),等关了铺,我指你睇睇。”老人说着说着,忽然想起什么,“你嚟呢度?(你来这里是?)”
冯小琳说,“回家看看,母亲说,若是家里人愿意,可以过去同我们一起住。”
她也看出,老人如今无亲无故,只有一间铺子和乡里邻间都称颂的好手艺。
因此,她告诉老人母亲和自己在大陆生活的很好,且愿意照顾他。
“原嚟仲系要走(原来还是要走),冇事(没事)……”
老人的眼泪擦了,目光更亮了些,笑着道,“知小琴儿还活着,就够了。至于我?要去咁远嘅地方,离了我呢一间屋子,我也舍唔得。”
他慢慢说着话,“我得守喺手里,畀佢哋上坟,不然冇人记得佢哋了,呢一家子,得有人守着。”
(我得守在这里,给他们上坟。
不然没人记得他们了,
这一家子,得有人守着。)
得有人年年清明去看他们,报个平安。
老人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冯小琳主动提出这几日留下来照顾老人,但老人住的屋子房间不够,她还是只能和谢雁两人一起住在旅店。
“你能嚟睇我,我就满足了,知你哋母女好好活着,弟弟也会高兴嘅。”
谢雁瞧见这里虽然铺子小,但老人的确手艺精湛,她想着正巧,也能给母亲做几件好看的旗袍带回去。
乔翘见状,也要买多件,谢雁是没见过乔翘穿旗袍的,她不过是一同照顾老人生意。
吓得老人连连摆手,“我呢做唔了咁多件(做不了那么多)。”
“也不用,”
谢雁笑着道,“也唔使,先做两件,我带返去畀母亲,剩下嘅,做好了再差人邮寄返去。”
她选了布料,都是少见且漂亮,又有古色精致的。
算算时间,差不多等离开的时候,就能做好两件,她和母亲一人一件旗袍,倒也好看。
除了旗袍,她还定了别的款式,都是好看又有气韵的古典款式。
冯小琳得了冯家坟地的地点,但她没让老人一同去,因为这几日常下雨,山路泥泞,老人的风湿病又严重。
这日下午,他们上山去看坟,冯小琳买了些纸花纸钱,顺着曲折的山路往上去,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