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华夏电影节的举办, 京城几乎处处可见电影海报,氛围浓厚,皆是要参加展映的作品, 来自全国、世界各地的电影人陆续齐聚京城。
其中更有趁着这个时间来京城旅游的客人们,车站多了不少警察兵,又成立咨询台,昆仑书局也印发了最新版来新旅游指南给电影节期间到京游客。
此次举办地点在华夏戏剧大学, 一共展映十五天,将会对外售票。
而且但凡购票进入的观众,在离开的时候可以把门票中特制的一联, 投给自己最喜欢的影片,最后产生一个最受观众欢迎奖。
京城居民作为纪霜雨最早、最坚实的支持者, 此时也展现了他们热情好客的一面。
“您打哪儿来?一看就是去华戏参加电影节的吧,过几天就开幕了,赶紧去买票吧,一张那是一天的。最近的票房就设在长乐戏园, 买完了,还能看场戏!”
“您是喜欢纪霜雨?那给您推荐一个好去处, 旅游手册上不会写,您上小鼓胡同,那是纪霜雨以前住的地方, 好多他的邻居,看着他长大那种,跟他们唠唠,能知道不少趣事。”
“就在华戏门口, 有租《镜花水月》戏服、道具的, 还带摄影师, 有这个条件,可以换了再去合影!”
“哪国来的?我想想左拐买票用外语咋说来着……昨天人家才教过我。”
这个期间,甚至诞生了华夏第一批职业导游……
那些小吃摊也特别会做生意,捣鼓一些电影里出现过的食物,或者干脆八竿子打不着,给它起个和电影人物沾边的名字,生意居然也挺不错。
……
第一届华夏电影节,开幕式上,除却电影界人士,亦有邹暮云、周老太爷之类官员名流捧场,中外记者成堆,再加上大批观众,把整个学校塞得满满当当。
黎牧用他的镜头记录着这一切,拍摄下担任开幕式主持的赵嵯峨一上台,便博得满场欢呼与尖叫。此片红遍海内外,在场可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另外还有一位算是副主持,精通中文的洋人,是从制片公司借来的,负责翻译。
不过好些洋人看了很多遍华夏电影,在赵嵯峨说到关键词时,他们已然是欢呼鼓掌了,还有人能字正腔圆地喊赵嵯峨的名字。
这虽然是华夏第一次举办电影节,但纪霜雨参加过的电影节太多了,也不乏作为评委出席,对其中流程知之甚多,因此整个仪式感十足,有条不紊,细节安排妥当。
纪霜雨本人也代表委员会上台致辞了,嘴炮向来是他的强项,自然信手拈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感谢各位的出席。影戏,是继诗歌、舞蹈、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后的第七种艺术,也是融汇了前六者的产物……”
先把电影艺术给夸一遍,然后细述一下电影艺术大师,包括了电影的各行,他多会捧人啊,听得剪辑师、编剧、演员……等等职业的人士,全都心情愉悦。
纪霜雨对每个幕后人员工作的重视,是大家都知道的。
他对剪辑的推崇,更让剪辑师们的地位一跃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薪水都变高了。
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所有的剪辑师感谢他了!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在艺术上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找到更多的拍摄角度,鹤年与诸君共勉!”
纪霜雨说罢,掌声响起,也昭示着电影节正式开幕了。
接下来,大家会一起欣赏电影节的开幕片,即王和笙执导的一部彩色电影,是他在华戏创作出来的《花木兰》。
观其名就知道取材自大家都听过的华夏传统故事,这一点已叫本土观众未看便先兴奋起来了。
因是首映,在放映之前,也有人发放影片说明书,上头有多国语言的影片介绍。
王和笙是个极有思考的导演,当初也是纪霜雨力邀他加入教师团队,他能力毋庸置疑,花了一年时间潜心制作此片,叫本土观众惊喜,很久不见,他的执导技术真是大大提高,配合上本就优秀的讲故事能力,纵然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也看得人如痴如醉。
外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