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笃,此人博闻强识,古今史事典故,几乎都能对答如流。
而当第五伦问起众人,陈仓何时而建,有何史时,杜笃都会先其他人抢答。
“敢告于陛下,史 载,秦起襄公,章于文公。秦之先代本居于陇右西垂,周东迁时,与秦约定,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于是秦奋战群戎之中,但苦战数代,直到秦文公时,才向东到达汧水、渭水的会合地,命人占卜这里是否适宜居住,遂于陈仓山下建陈仓城。“
却见此城:后倚原麓,前横高岸,据势建筑,可容民众数千。
而城外的平坦原麓,亦可驻扎大队人马,万脩的营地就设在此。
第五伦颔首,对众人总结道:“秦起于陇右,自秦文公迁居陈仓后,得到了岐山周原之地,由此逐步向东蚕食诸侯,最终走向中原,一共花了四百年时间。”
“可如今,吾等则要反方向走,从陈仓向西,越陇山击隗氏!“
至于时间,若是四个月不能建功,那第五伦就可以休兵撤退,等待来年开春了,因为一旦入冬,陇山将成为绝境,十月飞雪,近夏始化。
方才问及陈仓的过往,杜笃能够侃侃而谈。
而当第五伦召承宫近前,开始询问陈仓的米粮储备,官吏、百姓对战争的看法时,就轮到杜笃一无所知,而承宫对答如流了,每一个第五伦关心的细节,他都能如数家珍。
在谈到人心时,承宫也没有讳言,说道:”不管是吏员亦或百姓,都对战争颇有担忧。“
担心好不容易粗安的陈仓被战争拖垮,畏惧自己被征召入伍,去陇山流血汗。
第五伦点头,却道:“承少子以为如何呢?”
承宫拱手:“臣故乡有句俗话,长痛不如短痛,陈仓乃是交通枢纽,南下可入汉中,西行可达陇右。现得粗安,是因为陇、蜀尚未侵犯,一旦战端开启,战于陈仓陇坂道上,本地所受灾祸将会更重,而一旦旷日持久,就更是永无宁日!”
“倒不如像陛下所决,以雷霆之力,速灭陇右,方能让陈仓早日从前线,变为内地,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说得好啊,第五伦觉得自己果然没看错人,杜笃这一类,对虚文缛节很是熟悉,可以用来务虚装点;而承宫这一类,言语朴实无华,却能够说让老百姓、普通吏卒听得懂的话,可以用来务实。
这一高兴,就给承宫升了官。
“听说万君游军中,不少军吏皆汝弟子,既然如此,三军中的安集掾,便由你承少子来做了。”
……
远眺完后勤基地陈仓城,了解本地仓储及民心后,第五伦回到大营,与万脩商议出兵方略。
“眼下隗氏控制的陇右,地盘不大,一共四郡。”
他们与军中参谋们聚集在大帐,面前是粗略的陇右形势图,上面放置了分别代表陇、魏势力的兵棋,第五伦现在很喜欢和参谋们做推演,并乐此不疲。
“北为安定,东为天水,南为陇西,西则金城。”
四个郡的编户齐民,加起来顶天七十万口,若再算上不计入户口的属国羌胡,汉胡总数也在百万以内。即便这个地方的民众武德充沛,但以隗氏为首的陇右十六个家族总兵力,不可能超过四万。
如此算来,只是一个小势力,第五伦能集中十余万军民击之,但陇右最大的倚仗,还是它所处的地势,足以抵消敌人人数优势。
“前汉《乐府》中常有陇头之歌,一旦唱起来,就是生离死别。陇坂九回,艰难险阻,甚至超过了太行,连陈仓人谈及陇头,都神色大变。”
所以陇右坐拥陇关之险,只需要万余兵力,就能让第五伦数倍之军望而兴叹。
所以这场仗,还是老规矩,分兵!
“此番进攻陇右,一共分为三线。”
僚属们发现了,也不知为何,武德皇帝好像很喜欢玩三路兵线推进。
第五伦兴致勃勃地说道:“东线为主力,君游为主将,又分为上中下三路。”
“中路自陈仓出发,仰攻陇坂,吸引敌军主力集中在天水。”
“再分数千人行下路,沿着渭水往西,伐木开山,做出要沿渭奇袭陇西郡之势!”
“上路走北地,沿着萧关道,进攻安定郡。”
东线的上路,才是真正有机会打入陇右的一方,第五伦打算让吴汉带来执行此事,他还调了一支非常强悍的军队。
“这便是北路军。”
第五伦的手指在地图上找到了新秦中,从那儿往南划了一条直线:“耿伯昭带并州兵骑,沿着苦水河(宁夏清水河),击安定郡府,与东线上路兵会师与萧关,前后夹击,就不信打不破!”
“至于西边……”
第五伦叹了口气,说起一个噩耗来:“刚得到消息,窦氏丢了武威,第八矫带着百骑赶去酒泉,却在半道遭到张掖陇军伏击,好不容易逃回来几个生还者,而季正不知所踪。”
尽管心里无比记挂老八,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