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伦先是一愣,旋即立刻下车朝严尤长拜:“子云公授我以文学诗书,伯石公授我以兵法武道,伦受益匪浅,早就拜师之愿,求之不得!”
桓谭要这么占他便宜,第五伦是不认的,但严尤这兵法家身上,确实有不少东西值得学。毕竟严尤乃是新朝建国以来,外战唯一一胜的保持着,把高句丽打成了下句丽,这声老师叫着不亏。
严尤叹息:“子云之丧,乃是受我牵连,这几趟为你做宾,也算是了却愧疚了。”
又赞道:“方才席上,马氏淑女为我斟醴,确实礼仪得体,伯鱼好眼光啊。我听说你与马援为友,乃是生死之交,如今又娶其女,也算一段佳话。”
第五伦唯唯应是,心里却急,所以,问到的名什么时候能告诉我?
今日问名,要问的便是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才能用这生辰年月日,进行下一项“纳吉”,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
这还是小事,无非是给巫卜加点钱,让他说好不说坏。
关键是第五伦处了一年多,依然只能用“不肯透露姓名的马姑娘”来称呼对方,是否有点不合适?
严尤却偏要吊第五伦胃口,直到快到长陵时,才取出两份红色的帛布,先给他一张:“这是名。”
第五伦一点点打开,却见上面是熟悉的笔迹,马氏淑女亲自所写。
“婵婵。”
第五伦脸上露出笑意,不容易啊,撩了一年,这下总算是自报姓名了。虽然男子多用单名,但王莽的姓名改革还没革到广大妇女头上。婵者,意为女子姿态美好,亦有用来形同月亮的。
“这是字。”
严尤将另一份帛交给第五伦,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只是能拥有字的女孩,基本都是士族之家,只在贵族女子往来时相互称呼用,对一般人连字都不报。
第五伦再启,入目的却是马援那刚毅的笔锋,上书两字,差点戳瞎他眼。
“女主!”
……
马婵婵极柔和的名,撞上这很霸道的字,让第五伦哭笑不得,一听就是马援这厮给取的!
“此乃吾家之女主也”,很符合马援的作风,也是他常年外出,给女儿管家的底气,这字已算是低调了,甚至还有人给自家女儿取字“女王”呢!
问到名字后,第五伦立刻折返回家,请了乡里的老巫,在祖庙“里仁堂”里,当着列祖列宗的面占卜,若是八字不合,婚事肯定艺黄。但在第五伦承包了老巫一个月的饭后,果得大吉之兆!
然后又要挑选个最近的好日子,再请严尤跑一趟,将吉兆通知女方。
“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马员已回了上郡,马援这几日躲在家里,为了不给婚事平添麻烦,尽量不出门,憋得浑身不自在,得此消息后松了口气,却又对女儿道:”但在此之前,反悔皆非失礼,婵婵,你要是不愿,只需摇摇头,为父便替你回绝了这门亲事!”
纳吉的时候,第五伦还附信一封请下人带来交给马氏,上面写着自己这一年多的倾慕之情,一直守礼不敢表露,直到去了塞上,与胡虏厮杀战阵时,那箭矢打在甲上,才惊觉当及时行乐,便难以遏制自己,向马援纳采提亲,没有提前和马氏商量,实在是失礼。
在时人看来,这简直是画蛇添足,婚姻大事,父母家主人同意就行了,何必多问女子意见,第五伦和她还是见过两面,互通来信相赠礼物的,许多人的婚事比这可草率多了。
马婵婵读完第五伦的信,有些羞涩,又对未来满是担忧,毕竟她走了,这个家怎么办?只闻一些贫贱之家,长女三十未嫁,只因为承担着抚养父母弟、妹的重担,少时不能理解,如今却有些感同身受。
她只垂目道:“父亲之命,宾媒之情,女儿无异议。”
女生说话,一句轻飘飘的“可以呀”,完全可能是相反的意思。
马婵婵继续道:”女儿只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父亲能允。”
“何事?”马援离家两载,回来看到家里井井有条,小儿子的识字读书也没拉下,都是女儿打理得当,不由大惭,女儿说什么他都答应,哪怕不答应也成,退婚就退婚!
马婵婵道:“只望我出嫁时,父亲能光明正大出现在婚礼上,亲手将我交出去,而不是两位伯父代劳!”
“女儿唯有此请,再无他求!”
……
第五伦不知道,准新娘的那个要求,基本就将婚事推迟到天下大赦马援脱罪之后了。
他在家里得到回复后一算,婚礼六仪,三仪已成,八字有一撇了,接下来就是准备好彩礼和玄纁束帛、俪皮等,登门纳征。当天就能和女方约定好娶亲日期,是为请期。
剩下的只等亲迎洞房,将新娘接到第五里来了。
第五伦心情大快,一边让家里抓紧筹备诸多事宜,他自己则偶尔去一趟常安,近来皇后大丧,虽然三日后已不禁娶嫁,但整个城市依然笼罩在悲伤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