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孔融和曹操的关系日渐恶劣, 为了避免曹操因为征讨江东无功而返,而被孔融又一次写信嘲讽,以至于热血上头, 把孔融论罪切头——临走前,郑平将调解的重担交给了郭嘉, 托付他见机行事, 在他回去前尽力捞一捞孔融的命。
当然,这只是以防万一,因为曹冲的命被救下, 赤壁之战并未惨败,而曹操的头风病得到华佗妥善的医治, 曹操近段时间的心情还算不错,忍耐力直线上升, 在封赏群臣的同时, 甚至还略升了孔融的官位。这份忍耐力, 或许能坚持个数月,足够他在江东寻到所需的药草。
郑平直奔丹阳郡, 取了事先备好的记名为“韩衡”的传书,通过城门护卫的把关,进入主城。
他按照事先得到的情报在城中寻找, 终于在城北一处两室一进的矮房中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在这处平凡无奇的矮房子中, 有一个名为谢诸的卖药郎。此人有“小伯休”之名。因为他和东汉时的隐士韩康(字伯休)极其相似,都走遍了南北山川, 取了各种或稀奇古怪或稀疏平常的药拿到集市上卖,全部药都是一个价格, 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讨价还价。
这个设定让他第一时间想到后世的十元店, 仿佛有个人在举着大喇叭吆喝“十块钱买不了只亏, 十块钱也买不了上当”。
然而这位药郎所卖的药并不是成本低廉的小东西,报出的价格也毫不实惠,与薄利多销的套路不同。他的药,每一株都贵得惊人,绝非寻常人家能承担得起。
久而久之,那些需要药的人没有不对他破口大骂的,他的恶名也随之广为流传,享誉南北。人们纷纷指责他哗众取宠,东施效颦,模仿名士卖药不二价,实则是想钱想到疯癫,拿着一堆破草药坐地起价。
这个叫谢诸的卖药郎倒也是个奇人。在被一片骂声淹没后,他所想到的并不是降低草药的价格,也不是按照不同草药的稀有程度分开报价,更不是被骂得自闭,从此换了一个从事的职业。他在原先的“不二价——全都贵死个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许多林林种种的规定。
买药的理由不能说服他,不卖。
看不顺眼的人,不卖。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卖。
今天日照时间过长,被太阳晒得太久,不卖。
来人的发型仿佛是个睿智,不卖。
……
若是不知情的,还以为他卖的不是在山中采摘来的药草,而是炼制成的长生不老丹。
奇奇怪怪的规定一出,本就门可罗雀的茅庐更是无人问津。除非那药物实在难寻,或者附近有人对某种药急之又急,这才捏着鼻子走进谢诸的茅庐。
因为报价过高,要求又多又麻烦,谢诸的草药很少顺利出手。但他精通药理,对草药的保管技术极高,他的库存中堆积了无数珍贵的草药,堪称移动的多草A梦。
对于有亲人生死一线,一株草等于一条命的人而言,金钱乃是身外之物。谢诸的药虽然卖的贵,但他这些奇怪的规定恰好打破了珍贵药草被富人大肆收集,被富商垄断抬价的局面,给了他们一条生路。
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买药郎谢诸不再是被一面倒群嘲的对象。可随着名声的逐渐回温,毁誉参半,他的行为也触犯到一些人的利益。有不少人雇了杀手过来抢夺药草;拿了刀子威胁,逼他献出所有珍贵药草或改变规定;甚至想要杀人灭口。
可不管来了多少人,最终,谢诸都安然无恙,反而是那些雇凶者纷纷倒了大霉。
久而久之,江东丹阳郡的谢诸名声大噪生命,成了一个传说中的存在,深受其他人的忌惮。
郑平在得知谢诸这一号人后,对他的兴趣立即达到了顶峰。正巧他在寻找几种药物,久寻而不得,刚好可以来谢诸这儿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