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狂士楚歌(1 / 2)

李进的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 他可能是想起某个段子/典故,拿祢衡的名字开玩笑。而第二种, 李进可能认识一个叫“暄”的人,“暄”恰好有个哥哥, 叫“衡”。

更巧合一点, 暄的哥哥衡或许有许多硬性条件与祢衡相符合,甚至就是祢衡本人。

关于原主的记忆, 郑平继承得并不多。最为清晰一段, 就是在刚穿来的那天, 在梦中见到原主丧命的前因后果。其余诸事,除了零星琐碎的片段,郑平都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似的烟雾, 看不透也摸不着。

因此, 他对祢衡的真名、家世、亲属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唯一知道的铜鞮侯, 还是通过井中得到的印章所做的猜测。

在这种情况下,冷不防地被李进询问有没有一个叫“暄”的兄弟,差不多等于送命题。要换做别的人,不说惊慌失措,一瞬间的心虚与忐忑总是有的。

可惜郑平从来不知道心虚忐忑是何物, 他听到李进的话,只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

“哪个‘宣’?族中兄弟众多,若无特异之处, 哪会记得。”

听到他的“狂言”, 李进暗暗吐槽:还真的够狂, 随便一句话就让人无语被噎,难怪曹操那样擅长矫饰的人都被他气得失态,闻“衡”色变。

李进顺势问道:“那你都记得谁?”

“我以正平为字,族中有另外六个兄弟,字中分别带有‘凡’、‘柔’、‘弱’、‘小’、‘普’、‘通’,与我交善。”

李进初时没品出味,只觉得郑平的话哪里听着不对劲。再一琢磨,发现这六个字跟郑平的表字(名字)正好组成“平凡柔弱小普通”这句话,不由嘴角一抽。

这是认真的回答吗?郑平真的有这六个兄弟?不会是驴他的吧?

他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怀疑:“表字,表德也。多用寓意美好的文字。其他几个也就算了,有人会用‘凡’、‘弱’、‘小’、‘普’当名字?”

还真有。

郑平暗道。

只不过这六个名字来自他前世的好友,与他同为“云林七贤”的其他六人。

他们的名字刚好组成“平凡柔弱小普通”七个字,时常因为这个被外来冒险者吐槽。

郑平自不会与李进多作解释,只敷衍地道:“同音罢了。”

李进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郑平说的不是假话,那么那三人应该不是“凡弱小普”,而是“璠”、“璞”之类的同音字。就是这谐音太过巧合……

他再次怀疑地眄了郑平一眼:“你真的没骗我?”

回答他的是郑平听不出任何情绪的反问:“你说呢?”

李进猜不出来。

“罢了罢了,我料你也不是。暄儿那么礼貌体贴,怎么可能有你这样的哥哥。”

“你在帮‘暄’找人?”郑平想起他与李进的初次相遇,“当时你穿过林道是为了找人……我还以为你想找的是你的族弟李典。”

“那臭小子有什么好找的。要不是他随曹操行军,曹操的前将乐进被敌军追击,我怕臭小子英年早逝,才不会管他。”

李进言语中透着几分嫌弃,眼神却悄悄往郑平这边瞥。

“暄儿全名郭暄,安平郡人。他找的兄长名为韩衡,乃晋地名士……听闻有陆通之风,歌而向孔。”

李进说的后半句话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郑平已明白了他的试探。

陆通,即楚狂接舆。《论语》中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典故“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这个楚狂人就是陆通。陆通乃是春秋时期的狂士,装疯卖傻不参与朝政,特地跑到孔子面前长歌,用歌警示孔子,这正是李进所说的“歌而向孔”。

“有陆通之风”,就是说这韩衡也是个狂人,隐而不仕。

“歌而向孔”,或许指韩衡和楚狂一样,虽然本身狂行避世,但存了提点义士之心;又或许……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向姓孔的人唱歌示警。孔圣人已仙逝多年,这“为之歌者”自然不是孔子,至于是谁……

郑平低头瞥了眼身上那件出自孔家绣娘的出行便服,接下这道送分题。

“郭暄如今身在何处?”

显然李进已经早有猜测,不然不会在林中多次引他自报姓名,又在知道他来曹营后,第一时间跑了过来,将郭暄的存在坦然相告。

李进放松了下来:“你终于承认了。郭暄在兖州,接了孔家的密信,知道你前几日出行,正准备归家。她算出行程,让我在必经之路等你……”

“家中出了什么事?”

郑平突然出声询问。他即将归家,郭暄只用在家中等他就好,何必大费周折找人半路上截他?定是目的地有什么变故。

李进被问得一愣,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确有变故。不过具体是什么变故,暄儿没说,等你见到他,问问他就知道了。”

郑平颔首,不再多言。

李进走后,郑平安然躺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