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于成龙印象极好, 他还对胤礽回忆起了当年那段君臣之间相谈甚欢的往事。
“在他任职两江总督之前,曾祈休回乡葬母,做了这么多年官, 钱都给了百姓,俸禄都不够养活一家子,还是朕给了他百两银子,才让他有了盘缠与送葬费, 可以厚葬其母亲。”
康熙很少会在胤礽面前赞美一个人, 可见于成龙此人受康熙所重视。
至于为何帝王会对于成龙会有这样的好感,还是因其为官多年,不忘初心, 生活简朴, 坚定不接受贪腐侵蚀。
“他啊,顽固的很,认死理, 若不是有朕在, 非得在官场上头破血流不可。”
康熙语带笑意说道:“可百姓就喜爱他这样子的人, 朕也爱用他这样的人。”
胤礽赞美:又是一颗热爱干活的老白菜。
而且还满足了汗阿玛又想要毛驴跑,又要毛驴不吃草的心理。
【像于成龙这样的人, 是为了信仰,为了更高一级精神层面的收获而做事。】
“崇高的人往往活的累,”胤礽有感而发:“儿臣之前就觉得他请辞之事蹊跷, 汗阿玛要让儿臣跟着看看这事儿的后续事宜, 儿臣跟就是了。”
他也没多抗拒, 心里又对于成龙此人感到好奇,那就跟着汗阿玛好好学,看看汗阿玛怎么处理这件事。
然而, 康熙这回不打算让胤礽置身事外了,他指着心裕,又将平日里跟随他在南书房拟圣旨的高士奇给招来,另又将四位太子太傅一同召见前来,命令众人开一堂小会议,当众对几位臣子说道:“《明史》一案似乎另有蹊跷,而自从十九年前起屡次发生告发明书一事,捧上来了多少贪官污吏犹未可知,朕打算命太子彻查此事,众卿协同太子一起,将此事完成。”
胤礽呆了呆:???
让他来彻查这事儿?!
“不是,汗阿玛,儿臣九岁,才刚跟随您参政,您怎么就把那么大的事儿给儿臣来做了。”
“这事儿本就是你发现的,”康熙淡淡道。
而他拨给胤礽的能臣也不少了。
“朕打算借此考验一下你的能力,也别妄自菲薄,你参政至今时日也不短了,懂国家大事,也促成了几件大事,朝臣们对你的天赋有目共睹。你也已经随朕批阅奏折多时,即使朕立即让你代为监国,在臣子们的配合下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康熙还鼓励起了胤礽,告诉他:你要好好干,汗阿玛很看好你,愿意给你这个表现的机会。
胤礽没有想到,他不过是提出了一个点子,竟引火烧身烧到了自己身上!
张英、汤斌、熊赐履、李光地四位太子太傅面面相视,皆猜不透皇上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然他们四位皆是汉臣,于《明史》案这类事关前朝之事的敏感问题上多再三收敛其口。
倒是即将到来了于成龙吸引了康熙的注意力,待于成龙到达京城,康熙听闻其得了疟疾,每年都会有几回复发,寒冷、发烧、腹泻等症,还令太医去为于成龙诊治了一番。
于成龙入宫前来拜见帝王,谢过帝王恩典,一路往京城来时有军队护送,路上倒也安稳。
这位老臣老泪纵横,诉说自己这些年来的不容易,江南一代,已成了贪官污吏的聚集地,他任职两江总督又如何?他的抱负、理想,都在现实的摧残下难以施展。
身边被贪官污吏包围的窒息感令于成龙寸步难行,去江南,唯有他一人想要治河、安民,而身边其余官员,皆想的是如何往上爬,如何捞钱,这让于成龙如何能忍?
康熙听取于成龙的上奏,震怒于江南一代贪官污吏竟已嚣张至此,又宽慰于成龙几句,命他打起精神、肃清吏治。
待于成龙郑重接过帝王圣旨,康熙这才提起了始于十九年前《明史》案。此案后发生多起告发明书案,而告发的官吏皆从中获取暴利,升官发财。
“朕疑其中有诬告,而多人靠此升官敛财,必定有上官维护,特命太子彻查此事,那些官吏如今多人在江南任职,也许也有参与江南贪污一案,太子彻查期间,还劳北溟多协助一二。”
时隔多年,再次听到帝王唤他字,于成龙红了眼眶,当即拜谢帝王恩典,郑重道:“臣本就是两江总督,江南官吏皆受臣管,协助太子殿下查案,臣义不容辞。”
即使做到了最大的官,调任过去的于成龙日子却并不好过,江南的贪官污吏已成气候,甚至于发展到科举舞弊,互相维护的地步,于成龙下令彻查,他们竟联合起来给他装傻充愣!
如今他想要肃清吏治,除去有皇上的支持,还需要有自己的人手,需要更多的支持者与协同办事之人。
皇上命令他协助太子一同查案,正是想要他与太子合作吧?
于成龙接受到康熙的命令,前去毓庆宫拜见太子。
胤礽正苦哈哈地在毓庆宫里翻阅心裕给他搬来的大批宗卷,忽而听见玉柱来报:“殿下,皇上命令于成龙于大人前来拜见您,与您说说查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