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砸进纷乱中> 2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5(1 / 2)

苻坚得知桓温要废黜皇帝,说了极为正确的话:“桓温此前败于灞上,而今又败于枋头,十五年内两次使国家军队遭受重大打击。不但不反思过错,向百姓谢罪,竟还废黜君主。六十岁的老叟如此举动,如何自容于天下?”

其实从桓温的举动也可看出,晋室已经衰微到了何种境地,不但被这些人拿捏的死死的,不敢反抗,不敢责备,他们做错了事,还得笑脸相迎,皇室已经成了摆设。

桓温废旧皇,立新皇后,对异己势力大肆打压,威势极盛。但他依然不入朝,依然在外做他的土皇帝,发展自己的势力。

简文帝司马昱即位不到一年,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以致病重,临终前,招桓温辅政,可是,桓温居然想的是让司马昱禅位给他,或是是让他摄政,但在侍中王坦之据理力争的情况下,遗诏中的“摄政”改为了“辅政”,这让他极为不满,坚决不入朝。

司马昱驾崩后,众臣又心生畏惧,不敢上太子司马曜继位,都认为应请桓温决定。

这帮软蛋!前面既然都有胆子把“摄政”改“辅政”,这会又没胆子拥立太子了!网上说,爱你的理由只有一个,不爱你的理由却有千千万万,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到历史中,一个朝代的辉煌时期,有许多种原因促成,但,当一个朝代要完蛋时,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看到这帮,似乎又看到了清末,软弱、混蛋到想钻书里去揍人。

呼——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继续哈。

后在尚书仆射王彪之极力反对下,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

司马曜继位后,仍是让桓温入朝辅政,还许了一些好处,但,桓温想要的好处是皇位,你们不给,桓温当然不可能入朝了。

第二年,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今南京西)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

后桓温病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找借口拖延,后终于拖到桓温病逝。

桓温病逝以为就完了吗?想的太好了。

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爵位则由幼子桓玄袭封。

后,桓玄受封为大将军,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中央**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

为与其余号以“楚”命名的政权做区分,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

又是一个冉闵啊,不过,冉闵建立冉魏,是借石赵乱局而建立,但桓楚却还在晋室稳定时建立,所以,自建立之初,便不断受到讨伐。

按农历算,是建立桓楚的第二年,按公历算,是建立桓楚的当年,就被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赶出了建康,桓玄挟持晋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桓玄败死,桓玄堂兄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

但,桓楚一直持续了七年,到410年,最后一个皇帝——呃,就算皇帝吧——桓石绥在激战中被杀,桓楚才灭亡。

桓氏宗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官军对抗,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

桓温的势力,都是朝廷给惯出来的,也正应了刘颂那句话:国有重臣则乱。

现在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认为是一贤人,仔细看史料,也可以发现,刘阿斗刘禅甚是畏惧诸葛亮,万事都与他商量,不敢忤逆,诸葛亮也算一重臣了。

只是,诸葛亮有个度,不管怎么样,还都是以蜀国为重,比起一些乱国的重臣来说,真的要好很多很多。

王猛也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不可能一直屈居桓温手下,如果与桓温走,到最后肯定会弄的与桓温不和,依桓温的脾气、权势,王猛要不被杀,要不就是晚景凄凉。

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并不畏嘲讽、不畏他人目光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想做什么什么”、“我想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都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出现过,但,有梦想的人中,据说只有5%的人成功了,其他95%的人并没有坚持下来。

坚持梦想不是说说这么容易,在这期间会遇到别人的嘲讽,会遇到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不支持,会遇到相关知识匮乏而出现的阻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重压之下,大部分人都放弃了,都走了大众路线:成立家庭、生孩子、养活家庭。不是说这条路不对,就算是实现梦想的人也得走这条路,但,实现梦想的人在走这条路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人生也不过短短几十载,现在人们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步入社会也都二十好几,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头雾水的就这么被扔进了社会,再踌躇上几年,离三十也不远了,算算奋斗的日子并不多。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找一个能糊口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应付着讨厌到死的工作,闲了出去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