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学习经义和书法。
可是这皇室图书馆便只有这能够进出弘文馆的人借阅书籍,就算是个私家图书馆吧,玄萌想着的是弄出一个公共图书馆出来。
书籍和知识原先比较难传播的原因,自然是和书籍的制作和保存相关。许多书籍原先刻在竹简纸上,又笨又重,保管起来也比较艰难。一旦主人家需要去到其他地方,要么舍了全部的书籍,要么还得找几匹马车给一点点的拉倒新家。
就算是到了书籍记录在纸上的这段时间,魏晋南北朝隋唐期间经历了多少战乱,又有多少人家真的能够把藏书保留下来。估计如今大部分值得一读的并且还被保存完好的书,就在这弘文馆之内了,还有一些可能是各个世家的珍藏了。
玄萌打算在慈恩寺里开辟一个图书馆,供寒门子弟,贫寒之士,求学之人一个可以找到书看到书的地方。
在着图书馆之内的阅览本身是不要钱的,但是为了更好的保存书籍,考虑到目前学子们的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全部书籍都不可以外借。这样也就避免有人把书借回去,还迟了或者损坏了以后找理由赖皮。
玄萌给这慈恩图书馆定下了规矩,部分书籍是可以抄录的,允许学子在缴纳不到一贯铜钱的笔墨费之后,用图书馆内的稿纸、毛笔和墨水去抄录自己需要的内容。也可以把自己想要永久珍藏的书籍,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史为鉴】的工作人员进行印刷,印刷成本完全自付。
玄萌打算等规则定出来了以后,真正实行起来有什么问题再去改。
首先,先要让那慈恩图书馆里的书,充盈起来,才能让人学子进去借阅的兴趣。
自家【史为鉴】出的几本书,什么理科教材,千金翼方,玄萌先放了几套过去。玄萌还让人把这次科举的题目以及一些高分答卷给印刷出来装订成册,当做是本次科举的‘官方’标准答案,也给收录进了图书馆。
不止如此,还有闻风而来的墨渊也带来了墨家留存的一些可以对外公布的机关之术的书籍,同样捐献出来给了图书馆。
墨渊这种墨子学说的青年都得知了这个消息,各个学派的那些老人们更是对图书馆的兴趣不加掩饰。
孔颖达直接把他们儒家经义整理成了十辆马车,派了十多个人抬到了慈恩寺图书馆。
也不知道这些书籍是孔颖达什么时候整理,又是什么时候印刷的,反正【史为鉴】是没接到印刷的担子,那估计就是皇家给印刷的吧。也有可能是这些个世家知道印刷术好用之后,明面上缠着李世民,暗地里塞人到【史为鉴】的作坊,把这印刷术给偷学到家了。
玄萌对这个不怎么在意,在现代,想要印刷点东西那实在是太简单了,印刷术这样利国利民的发明,本来就不应该是独家垄断的。只不过私下里塞人这种事情,确实有点让人恶心,于是玄萌听说了之后,直接把研究了很久的活字印刷术专用的墨汁配方上交给了国家,还贴在了【史为鉴】的店铺外面。
玄萌此举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要学就学,但是能不能开厂印刷,那还是要受到朝廷干涉的。
之前不就定了么,民间印刷可以展开,不过朝廷要干涉要控制,还要每年审核以后给了合格证的印刷厂,才能对外贩卖。
孔颖达用的就应该是家里的印刷厂,也不对外贩卖,就把自家里的学说整理整理,校队校队,然后多印几本出来给自家孩子。这次捐给图书馆的,基本上也是每本他们拿出来的书都有两套,方便多人借阅。
儒家都动了,道家怎么可能不动。
相比起儒家派来家里的人吭哧吭哧地抬书籍,以袁天罡为首的道士们,顶着发髻一手提着一大摞书走着来到了慈恩寺。明明提着重物,脚下却看着步步生风,显得要比儒家的精神面貌好了不少。
据说这批道士是袁天罡特意选出来的那些个面容不差,身形优秀,平日里还经常锻炼身体的道士们。像是李淳风这样看上去轻飘飘风一吹就能飘走,还有俩硕大无比黑眼圈的宅男道士,袁天罡直接没选。
听李淳风私下和玄萌吐槽时说,袁天罡这运送书籍的队伍里,选都选好看的。
玄萌看着李淳风那堪比国宝的黑眼圈,心里想着是不是要问一问孙思邈道长,什么配方可以除黑眼圈了。
佛道儒佛道儒,这三家一般是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其中两家都送了书过来,打着要让更多学子看到他们学说的心思,推广他们的学说,佛家能不着急么。
玄萌虽然是个小和尚,也是在慈恩寺里建立的图书馆,但是玄萌手里还真没什么佛经。
这不,就有人来送了么。
长安近郊的这些个寺庙的和尚们,是从来不靠近慈恩寺的,一个个都不愿意搭理玄萌,但是这次也不得不派人前来了。
玄萌看着眼前这个眉清目秀,大眼睛闪啊闪看着特别机灵,嘴角带着笑容,大概十一二岁的小和尚,就像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游戏角色一样,不免心生喜意,总有一种想要捏脸的冲动。
“小僧来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