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重返抗日战场> 127 中苏边境冲突之阴老毛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7 中苏边境冲突之阴老毛子(1 / 3)

在中日会谈结束以后,双方商定满洲暂时维持现状,侵占中国的其他地区全部退出,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态势。华北大决战歼灭日寇近百万,使日寇的战略机动兵力捉襟见肘,无力继续统治已经占领的地盘,只好收缩兵力重点防卫满洲。本来小倭国在内蒙就没有多少兵力,大多地广人稀一片荒凉,绥远倒是一块不错的地方,但是距离八路盘踞的河北和山西太近,又有战斗力很强的傅作义部夹击,有心想耍赖又力不从心,所以按照中日协定很快地撤出了。我东北军区和西北军区的部队,迅速开进内蒙古的大片地区,填补日寇撤走以后留下的真空。从林西至北部的东乌珠穆沁旗连线以东,都同辽吉黑三省相接壤,划归东北军区部队的防务区。原驻扎在冀东地区的东北军区主力,大部开往内蒙的东北部,只在山海关一线留下31、42、45三个军,整个冀东地区的防务移交给华北军区的部队,日寇占据的东三省的整个西部,全部暴露在我军面前。我军不仅可以直接给战斗在东三省的抗联部队提供援助,还是为有朝一日进军东北做的战略准备工作。

华北大决战期间,当时任西北集团军,归绥方面军总指挥的陈长捷,在收复了张家口,并缴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以后,又向内蒙方向的日军和满蒙伪军出击,目的是为张家口基地打出一块缓冲区,收复了集宁、归绥(呼和浩特)等地。傅作义部也以包头为中心,乘机发动攻势向东进攻。同我军一同夹击伪蒙汉奸总司令王英及德王的伪军,将日伪的势力彻底从绥远驱逐,满蒙的伪军几乎被消灭殆尽。

陈长捷和傅作义曾经一同在晋军共事,陈长捷对傅作义的为人很钦佩,评价他是”不说硬话,不作软事”。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又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他为了赴援太原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绥远,而使绥远落入日军手中。他待人宽厚坦诚,大公无私,又能够破格提拔,战阵中从不肯轻弃部下,因此取得了极高的威望。可以说,傅作义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集团,傅作义的个人魅力正是它的核心。

华北决战胜利后,两人在归绥有一次会晤,陈长捷希望傅作义能率部加入我军,共同抗击日寇收复失地。傅作义对我军的战斗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十分惊叹,陈长捷在战役进行期间,无偿地支援傅作义部大量的弹药和物资,两军相互配合光复了大片地区。再加上山西、河北已经成为我军巩固的根据地,傅作义部的活动空间已经十分狭小,同八路的部队对抗更是没有任何出路。

在国民党军中对华北傅作义部队,有一种独特称呼叫做”七路半”,意思是虽然傅老总不是八路,也就差一点儿就同八路一样了。这个说法最初来自日伪军,因为傅作义军作战比较积极,有些战术作风类似土八路,这一点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当地日军一份华北地区劳动党军序列资料,日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傅作义部下的三十五军,新编第三十二师都划给了劳动党。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傅作义军,从上到下作风简朴,傅作义本人布衣粗食,在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中比较罕见。从正统的国民党官员眼里看来,这就有点儿象劳动党土八路了,。

杜聿明曾经在国防部高参郭汝瑰家,看到一个有洞的沙发,于是猜测郭是劳动党,原因是国民党里面没有这么朴素的。这样一来,傅作义被叫做”七路半”也就情有可原。

陈长捷半开玩笑地对傅作义说:”既然傅先生已经是七路半了,何不干脆凑个整数,做个八路得了!”

又以自己的投奔八路的经历为例,讲述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扬眉吐气地带领部队攻城掠地,直到把小倭国打得坐下来谈判的光荣历史。因此,傅作义经过全面地深思熟虑,决定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率部正式加入我军。在以后的整编过程中,傅作义被中央军委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21军中将军长。第101师师长董其武,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19军中将军长。

内蒙地区以包头为中心,西至临河、乌海的大片地区,由西北军区部队,第15、16、19、21军,共四个军作为主力,组成绥远方面军负责防务,陈长捷兼任总指挥。这样,几乎内蒙的三分之二都已经被我军控制,这是内蒙比较富庶的地区,再往西都是大片的沙漠不毛之地。在包头附近的白云鄂博矿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铁、稀土、铌、钍等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矿山,这时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只限于有限的铁矿生产。但是来自未来的资料表明,这里的稀土元素矿藏丰富,对我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已经是中华民国新政府的农工部,调来大量的资金、机械,大批的工程和企业技术人员,对白云鄂博矿区开始全面的规划和开发。

在对青、甘、宁三省的统一战争胜利后,陈长捷接到总参谋长刘剑锋的密令,在外蒙地区挑起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但是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不使武装冲突的规模升级,只要引起外交纠纷并引起世界的眼球注意即可。

陈长捷也听说苏联暗中支持马步芳,蓄意搞分裂我国的卑鄙活动的消息,本来对苏联就没有好印象的他,接到刘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