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重返抗日战场> 027 收复山西(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7 收复山西(三)(2 / 3)

,所以对待日军格外的手狠,并不逊色于西北集团军的士兵,不管俘虏还是伤员,一律用刺刀处理。带领他们的我军士兵,对屠杀日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却严厉制止滥杀伪军。因为战前上级就进行了教育,为将来光复东三省的战略目标做准备,所以战士们都理解收编伪军俘虏的意义,有血债的铁杆汉奸除外,上级没有对日俘作特别交待,其他书友正在看:。尤其是原国民党军士兵,头一次感到扬眉吐气,更对这支部队的强悍和精良的装备感到震惊,当初倭国鬼子把他们打得一败再败,伤亡惨重,可在这支部队面前,鬼子怎么变得这么不禁打了?不理解!在我军摧枯拉朽般地强力打击下,太原外围很快被我军占领,日军的抵抗迅速瓦解,2天后,50000余人的大军兵临太原城下,从东和南两个方向包围了太原,而且,北面攻占大同的部队,也分兵沿同蒲铁路向太原方向压来。

在太原城内日军第5师团的指挥部里,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和一班同僚们,正在讨论目前的战势。板垣征四郎的罪行简历是这样的:1931年11月8日,经板垣授意,土肥原贤二在天津策划了暴乱。11月10日晚,土肥原贤二挟前清废帝溥仪从天津潜逃至东北。1932年2月16日,由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指使张景惠等各省汉奸头目在沈阳召开“建国会议”,伪“满洲国”被炮制出笼。3月1日,倭国侵华当局假借“满洲政府”的名义,发表“建国宣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以“大同”为年号,定长春为“首都”。3月9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的“执政”。

同年8月8日,板垣晋为陆军少将,并被任命为伪“满洲国”执政顾问。1933年2月,板垣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参谋本部部附,在天津设特务机关,策划收买段祺瑞、吴佩孚等未果,同时策划日军侵占热河省。1934年8月1日,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12月10日复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兼驻伪“满洲国”武官。1936年3月23日,升任关东军参谋长,4月28日,晋升为陆军中将。在此期间,板垣在内蒙古、华北地区,先后进行了一系列阴谋活动。1937年3月1日,板垣返回倭国,任日军陆军第5师团长。1937年7月7日,倭国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0月初,板垣率第5师团部参加中日忻口会战和太原会战,11月9日,攻陷太原。此间,板垣曾以一部分兵力由涞源向平汉线进攻,于10月6日攻至保定和高碑店附近。

自侵华以来,板垣可谓是春风得意,所向披靡,大战恶战经历了不少,最后都以胜利告终。这可是头一次产生了焦头烂额,心力交瘁的感觉。到现在,对整个战局也没有一个完整地了解,所有的无线通讯均中断,凭他戎马一生的经验,此次战斗皇军怕是凶多吉少。从大同附近逃回的部队报告,大同已在11月24日被支那军攻占,守军全部为天皇陛下尽忠。当时,板垣根本不相信,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士兵的精神出了毛病,命令立即关押起来,准备送回国内治疗。山西北部哪里还有支那军的大部队?即便是有,万余皇军也不是轻易就被击溃的,东条英机中将司令官率领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可是很有战斗力的。再说,胜败也应该有报告呀,至今没有收到大同方面的任何消息。直到太原周围响起密集的炮声,板垣通过有线通讯才了解到,对方居然有大量的坦克部队,并且在整体性能方面远远先进于皇军的94轻型坦克,皇军的装甲部队战车已经丧失殆尽,对方的战车和身着草绿色军装的部队,正在铺天盖地地向太原涌来。

板垣立即将关押的士兵放出,详细地询问了大同战斗的详细情况,这一回他相信了,的确有一支强大的,装备精良的,来历不明的支那军队,正在向皇军发动攻击。很快又收到娘子关和阳泉被攻占的消息。

此刻,板垣坐在会议桌前,以低沉的声音向旅团和联队长们说到:“各位,我不得不向你们通报,整个山西境内的驻军,正在遭到一支来历不明的,支那军队强有力的攻击。24日大同已经失陷,刚才又得到消息,正太线上的娘子关和阳泉又被攻占,太原三面受到威胁。也许明天,支那军就可能向太原发起进攻,我军是死守太原等待援兵,还是主动突围向北转进,在各位发表意见之前,请负责情报事务的清水少佐通报有关敌情。”

情报官清水正夫站了起来,打开手中的卷宗念道:“据汇集的各方情报资料显示,这支支那军来自于太行山中,在我大倭国皇军同蒋介石政府军作战时,一直狡猾地藏匿在太行山中,伺机对我大倭国皇军发动偷袭。对方武器精良,自动化程度高于我军,火炮数量很多,并有大约千余辆战车,有很强的攻击力。据现有资料表明,该部来自东部的太行山区,不属于已知的支那任何政治派系。兵力大概有20-30万,当然这是推测,因为敢于主动攻击十余万皇军,低于这个数目的支那军是绝对不可能的。据目击者报告,对方军装为草绿色,面料和做工精细,钢盔上的军徽是带有八一字样的红星,尽管他们自称是八路军特别纵队西北集团军,但是实在不能令人相信,他们同蒋介石的政府军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