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华英贤> 皋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皋陶(1 / 2)

上古四圣名皋陶,始定法律保民权。

铁面无私执法严,中华律祖德才兼。

皋陶(gāo yáo),名繇,字庭坚。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一说曲阜少昊之墟人(《路史》:大业娶少典氏族之女女华为妻,生子名叫繇,《帝王世纪》:皋陶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中国法律的创始人,史有“皋陶作律”之称。)一说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又名皋陶村。该村以皋陶的官称和名字同时命名村名)人,尧时臣。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

帝尧时,皋陶想制定二法,一为 惩治犯罪之法,二为保护民权之法。因洪水肆虐,国家危难而没有实施。舜帝执政后,皋陶被重用,出任理官(司法官)。

皋陶德才兼备,朝野敬服。舜在任命禹担任司空治水的时候,禹万分辞让,推荐皋陶担任此职。帝舜没有同意。舜对皋陶说:“皋陶,现在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你就担任士,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分为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世本》、《说苑?君道》:皋陶当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好看的小说:。

皋陶清脸鸟嘴,铁面无私,任职期间,他制定了五刑之法。使用一种叫獬郢的怪兽来决狱。这种獬郢是一种只有一只角的羊,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顶触,无罪则否。这种办法很有效,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论语.腾文公上》:“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衡?是应》:皋陶治狱,当判决有疑时,就令獬豸决狱。当时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小人畏惧,天下太平)。

皋陶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对罪疑者从轻处罚,在杀人的问题上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执法公正:“决狱明白”:“听狱制中”:“五刑五用”,乃至“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他注重教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主张以“法治”辅助“德治”,希望最终实现社会上没有犯罪行为的大治局面。

皋陶的“法治”和“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夏书》:‘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由此可见,皋陶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夏代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皋陶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因此,皋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且被后人神话为狱神。

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皋陶的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他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提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于卿大夫,以六德要求于诸侯,以九德要求于天子。以道德处理政务,大臣们就会同德同心,就能使功成业就谋略实现。只有“知人善任”,举用德才兼备、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施恩惠于民。民心之安,取决于君、臣之德。“皋陶迈种德,德,乃降。”皋陶墓东5华里处的“种德寺”, 就是后人为纪念皋陶教化民众播撒仁德种子而兴建的古遗址。“好生之德,治于民心”。由于皋陶卖力推行德政,身体力行,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生,所以民众宾服他,归附他,怀念他。从而开创了“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大好形势。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所以繇又叫皋繇。

夏禹期间,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

皋陶作耒耜,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禹治水,皋陶“功不在禹下。”(《史记.殷本纪》引《汤浩》:“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皋陶佐禹治水:“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利用法律手段确保治水工程的胜利完成。乃于怀远涂山举行了治服水患的庆功盛典:“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淮夷的先民们不仅在农业方面先进于中原地区,而且在手工业中的制陶,生产工具的制造和金属冶炼技术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皋陶高明的谋划和鼎力辅佐,使尧舜禹时代出现了繁荣盛世,迈进了“早期国家阶段”。随之,夏王朝就应运而生了。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皋陶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市(《帝王世纪》: “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