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汉张良,至诚守信能宽人。
一代雄才多勤勉,智谋策略冠群伦。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其先本韩人,祖父、父为韩五世相。传为汉初城父(今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勤奋好学,经常出游外地,访贤求师。有一天,他在一座桥旁边,看见桥头上坐着一位胡子全白了的老人,好看的小说:。老人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脚尖勾着鞋不停地晃动。张良觉得好笑,就多看了他几眼,那老人见张良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心里一动,忽然一抬脚,把鞋甩到了桥下面。然后对张良说:“年轻人!你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张良听了,心里有些不高兴,但他再一看,老人胡子、头发全白了,对老年人张良是顺从的,于是,他走到桥下,把鞋捡了上来,送给了老人。谁知那老人却把脚往前一伸说道:“你给我把鞋穿上。”张良便蹲下身子,替老人穿上了鞋。老人看着张良笑了笑,慢慢地站起来,什么也没说,大摇大摆地走了。张良望着老人背影,觉得很奇怪。他刚转身要走,老人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家伙不错,我愿意教你学点儿本事。五天以后的早晨,你在这儿等我。” 张良顺从的答应了。第五天早晨,他刚上桥,就见老人已经站在桥上了。老人生气地说:“你怎么让我老头子等你呀?这样可不行。要想学本事,再等五天吧!”张良无奈地走了。过了五天,张良鸡叫时分便去了桥上,但那老人还是比他先到。张良急忙向老人认错。老人瞪了他一眼说:“你要真想学本事,再等五天吧。”说吧,拂袖而去。张良耐心地等了四天,这天晚上,张良连觉也没睡,半夜就到桥上等着。他等了一会儿,就见那老人缓步向桥上走了过来。张良急忙迎上前去,向老人见了礼。老人高兴地说道:“很好!年轻人要学本事,就得这样啊!”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卷兵书,递给张良,对他说道:“你好好读这一部书,将来准能成就大事业。”张良接过书,道了谢,还想再问些什么,老人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地走了。张良打开手中的书,惊奇地发现,自己得到的是一本《太公兵法》,这可是天下早已失传的极其珍贵的书呀,张良惊喜不已。从此后,张良捧着《太公兵法》日夜攻读,勤奋钻研。后来成了一名大军事家,做了刘邦的得力助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功勋。
张良能宽容待人,至诚守信,做事勤勉,所以后来才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张良挟亡国之恨,偕刺客以铁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中牟境),误中副车。他改名换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与项羽叔父项伯相识,并结为好友。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一月,他率众百余人投奔刘邦。六月,说项梁立原韩公子成为韩王,并以司徒职同韩王成率千余人收取韩国故地,与秦军周旋于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三年(前209年)四月,随刘邦南下,建议克宛城(今南阳)后再西进,不致腹背受敌。九月,又献疑兵之计夺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灭秦后,张良劝刘邦以天下为重,勿贪财色之乐。继而通过项伯缓解刘邦和项羽的矛盾,从容斡旋于鸿门宴,使刘邦免遭杀身之祸。后又以财物贿赂项伯,为刘邦请得汉中地。汉王元年(前206年)归韩,屡次麻痹项羽,为刘邦军事行动遮饰。楚汉战争的转折关头,张良首先明确提出了拉拢英布、联络彭越、倚重韩信,共同抗楚的作战方略。继而竭力反对立六国后人,防止分散力量。又力劝刘邦立韩信为齐王,避免激起内部事变。鸿沟议和后,力谏刘邦乘项羽依约退兵之机追击楚军,勿纵虎归山。又说服刘邦以重爵封赏韩信、彭越,使二人继续效力,合兵围歼楚军。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宽容待人,至诚守信,做事勤勉。他辅佐刘邦降宛取蛲,佐策入关;谏主安民,斗智鸿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邑奇谋,画箸阻封;虚抚韩彭,兵围垓下;劝都关中,谏封雍齿……为大汉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他赞张良:“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说道:“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
汉张良功成身退,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