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华英贤> 墨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墨家学派创始人(1 / 3)

墨家学派创始人,道德思想有创新。

节用尚贤要兼爱,救世济民最热忱。

墨翟(约前468—前376),即墨子,名翟(di),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省滕州市)人。相传为宋人,后居鲁。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翟出身低贱,当过木匠,做过小官,一生中除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外,还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他曾仕于宋,为大夫,又到过卫、齐、楚、越诸国。楚惠王时,公输般作攻战之具,打算为楚攻宋。墨子闻讯,行走十昼夜,到楚加以阻止。楚惠王晚年,墨子曾向惠王上书。他和楚贵族鲁阳文君相友善。

墨翟学过儒术,然不满其学,自另立新派,聚徒讲学,创立墨家学派。他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十大主张。其尚贤和孔子的“举贤才”不同,他反对奴隶主贵族世官制度,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不满儒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厚葬、服丧三年等,他主张节用、节葬;不同意儒家“爱有差等”,提出兼爱,从兼爱出发,主张非攻,反对贵族的掠夺战争;其天志、明鬼与儒家天命观亦异,即告诫国君,如违背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原则,就会受到天与鬼神的谴罚,反之,则受到福佑。他倡导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他还提出了“投桃报李”的相对伦理观—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重申兼爱是圣王之道、也是万民的大利,。

墨子以为治国如治病,要先考察乱的原因。考察天下所以混乱的原因,起于“不相爱”。提出解决的方法,在于“兼相爱”,劝勉大家都要“爱人如己”。仁人的使命在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考察“天下之害”产生的原因,是因人与人之间“不相爱”的分别心使然,他认为兼爱之难以实施,是因在上位的执政者没有推广,如果上位者加以推广,大家就会对兼相爱交相利热烈响应。

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激烈反对“富侮贫,贵傲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将财分人,有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其根本思想是集体主义。口号是“泛爱、兼利而非攻”。他的行动准则是舍己利人。他的理想人物是大禹。墨子就是要已大禹那样克己利人的精神来教导他的门徒,因此立下“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的原则。而墨子自己只着粗布短衣,只穿麻鞋或木屐,以吃苦为标准。

墨子的论点在百姓中受到拥护,有一定的百姓基础。与儒学并称“显学”。墨子满怀救世的热忱,以任天下之急、为天下行义为职志,是位言行合一的实行家、苦行者。所以历史上虽有学说批评墨子,但对他的人格却是一致的推崇,对墨子救世救人奋斗不懈的精神深表钦佩。墨家在战国时期成为一个重要学派,和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其徒属遍天下。墨子弟子中较有名者有禽滑釐、县子硕、公尚过、随巢子、胡非子等。《韩非子》说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墨徒受到不少君主的信用和看重:“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不可胜数”。当时人称活动于齐、鲁、宋等地的墨徒为东方之墨者,称活动于楚、越者为南方之墨者。墨徒进入到秦国者也不少,从惠文王时起,若干墨者受到秦的礼遇和信任。今《墨子》中的《号令门》篇即出于秦国墨徒之手,表明墨徒在秦国具有较大的势力。

墨徒对自己要求较严,《庄子》说他们“以绳墨自纠,备世之急”。特别在生活奉养上提倡“以自苦为极”的牺牲精神,从而形成了墨徒与别家所不同的一种独特形象。墨徒之间还组成纪律严格的组织,以精于墨理者为首领,号曰“钜子”。“钜子”死则另传他人。墨徒以钜子为圣人:“钜子”权力很大,可依墨家之法处置犯了过错的墨徒。《淮南子》说“钜子”可以指挥其徒属“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楚悼王死后,阳城君等贵族反对吴起而失败,墨家“钜子”孟胜效忠于阳城君,其徒属八十三人都和他一道死难。

墨子的著作有《墨子》一书。这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