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舜重华尚中庸,和谐社会民安康。
道德始祖百孝首,华夏后世好榜样。
虞舜,姚姓,又名重华、仲华(“虞”是土地之名:“舜以虞地得达”:“虞”是舜的“兴昌之地”,重本不忘始,所以用“虞”为号。)。古冀州(今山西西南部)人,我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他以贤德孝行著称,与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并称“五帝”。《尚书?舜典》载:“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大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由舜帝而滋生的虞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肇始和根源,深入挖掘和研究虞舜文化,对于探寻中华文明滥觞,传承道德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舜目重瞳”“形体羸瘦”,生性孝顺,为人善良。他自幼丧母,父亲瞽叟双目失明,丧偶后续弦姚婆。姚婆生下的儿子象傲慢无礼,很不成器,继母忌妒舜聪明懂事,在丈夫面前多次编造谎言,说舜坏话,给舜栽赃,动辄责骂殴打。在衣食上,继母更是百般虐待,经常吃不饱,甚至没饭吃。天冷了,舜也没有厚衣服穿。小小年纪,竟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日子。舜年长之后,继母为亲子独宠,曾多次设法谋杀虞舜。舜尽管遭受父母的虐待,却毫无怨恨之情。始终力尽孝道,小心服侍父母双亲,尽心照顾异母弟妹,只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才独自向着老天哭泣道:“苍天啊,我对父母的孝心,是否做得不够呢?为什么父母不喜欢我呢?”
虞舜不仅以孝闻名天下,而且和邻里和睦相处,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u)。由于他经常化导百姓:教育百姓不争斗,互礼让,和睦处。历山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远处的人也不断向历山迁徙。“一年而居所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虞舜圣德,孝感动天,诸侯敬仰,庶人相传。四岳(当时的四方诸侯领袖)向帝尧举荐了虞舜。帝尧闻其孝贤,亲赴历山访贤。为考察虞舜德贤,帝尧嫁二女于舜,观察他的孝道和齐家;让九子伴虞舜耕田,观察他和睦邻里、处理社会事务之德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帝尧又将虞舜招回京都平阳,在职务上继续考察。他先让虞舜替后稷担任天官彖宰之职。虞舜代理彖宰之后,对百官既严格管理,又无微不至地关爱体贴,把那百官臣工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官心悦诚服地服从他的管理和调迁,大家都能各司其职,做好本份事务,其他书友正在看:。其间,虞舜看到朝中虽说有不少杰出人才。但碌碌无为的庸人也为数不少。他认为,为治之道,以人为先。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人才。位高权重的地方,如果占据这个位子的人,德能不具备,就会误国误民。于是,他举贤任能,因材使用,便整个朝庭人才济济,朝中事务无一耽误,帝尧对舜的道德、才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帝尧择贤禅位慎之又慎,为观察虞舜与诸侯来往的水平和对外交往的能力,又让他担任上傧之官。虞舜在但任上傧之官其间,大量的接待了来自四方各地的诸侯。
东方九夷之地的诸侯们从东边来了,舜在东门外接待了他们。东夷的诸侯们早已知晓虞舜的德名,但他们却故意以傲慢的态度轻慢舜的接待。虞舜面对挑衅,礼节上恭敬和蔼,待诸侯为上宾,接风洗尘,热情周到。对他们提出的非礼要求,又严辞回绝,凛然不可侵犯。帝王的风范始终体现在言谈举止之中。使这些诸侯国的头领们顿生敬仰之心。
西方六戌之地的诸侯们来了,虞舜在西门之外热情地招呼他们。西戌的这些诸侯们想考考虞舜对天下之事到底能知多少。于是,他们以西戌之礼节和虞舜交往,虞舜顺应自然,礼节周到。他们以西戌的民风民俗考问虞舜,舜事事皆能对答如流。
南方的八蛮之国来了,他到南门之外迎候。南侯们以粗俗野蛮的态度对虞舜。舜不卑不亢,以柔制劣。对南侯们的接待即有分寸,又周到无微。使他们深感内心愧疚。仅在接待期间,就把这些人训服得俯首恭顺,不敢有丝毫的轻慢。
北方五狄之地的诸侯们来了,舜在北门之外恭侯。一番客套之后,北狄诸侯以北方的地理山川、地情庶俗来为难虞舜。虞舜胸有成竹,有问必答,使他们自愧弗如。
从此以后,诸侯国君们都不敢怠慢虞舜,有的一些国君见到虞舜,常露自卑之颜。越是这样,虞舜越谦虚,越热情。使远道而来的诸侯们感觉到了帝都的威严,帝都的温暖。
上古之时,天灾地难频繁。帝尧时期,洪水肆虐,从未停息过。北高南低的自然特点,使北方的水害经常危及到中冀一带。为治理水患,帝尧命虞舜去孟门、壶口一带巡察水情。为了观察虞舜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帝尧让后稷和契陪同虞舜一起去巡查,并私下里给后稷等人交代,要他们在巡察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