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浩和沈括聊起这格物学来,越聊越投机,便让小桃去准备酒菜,留沈括在这里喝酒。
沈括为人也确实实在,不太讲究那么多的虚头巴脑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他压根就不知道讲究。他正和钟浩没探讨够这格物呢,也就不客气的留下了。
这年代的读书人大都是对经史文章和诗词歌赋这些人文科学感兴趣,对这格物之学感兴趣的着实是没有几个,因此沈括好不容碰到钟浩这样同样对格物感兴趣的,自然巴不得多多交流一下。
小桃准备好的酒席后,沈括也不用钟浩太推让,很是老实不客气的直接坐下了。
本来钟浩是想把徐峰还来一起喝酒聊天的,毕竟大家也算是一同参加省试的同年了。不过钟浩转念一想,徐峰未必和沈括这样长于格物,拙于言辞的人有多少共同语言,来了说不定反而尴尬无趣,是以也就不去喊他了!
席间,钟浩和沈括二人着实又聊了不少各科各门类的研究。
钟浩好歹也是个穿越者,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懂一些的,因此他在沈括眼中也是非常博学的,他和钟浩着实能聊到一起。
还是那句话,这个年代的士子大都是对诗赋文章感兴趣,很少有对格物学感兴趣的。是以他们两个这么对格物之学感兴趣的,很容易有共同的话题,很容易聊到一起。
钟浩和沈括一番深谈,发现其说话行事还是颇为厚道的,远没有很多人说得那样不堪。在钟浩看来,这沈括还是颇为憨厚的人,远不似什么奸猾的人物。
钟浩觉得:像沈括这种能够耐得住寂寞,潜心科研的人物怎么也不应该是那种满肚子坏水的人啊?!一般这种人的心思都在这格物上面了,不太可能再去整天想着勾心斗角啊!
钟浩觉得很有可能沈括做出那些不是太地道的事情,是因为其情商不够,其头脑在政治上不够用,而就其本质来说,应该没有那么的恶劣。
钟浩觉得自己既然知道沈括以后的生平,或许应该想办法让沈括的这改变下,尽量让他的精力更多的放在科学研究上,减少在政治上的那些钻营。
这样或许能让沈括的科研成就能够更多,也能让沈括的人生多些精彩,少些污点,这对这个“中国整部科学历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也算是有好处的。
虽然这个年代能做到高官,政治抱负得以伸展,才算是成功的人生。但是对整个民族史、国家史来说,沈括作为一个科学家,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能起更大的作用。就算得做高官,推行好的政策,也只是有一时的作用。但是科学的作用是无止境的。
钟浩来到大宋后,大部分时候没想过去为民族和国家做些什么,一直是想得过好自己的日子。当然,其也没有太多机会去为国家和民族去做事情。但是如今,却有一个机会。
若是能让沈括远离其注定失败的政治仕途,让他安心科研和发明,说不定能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有更大的作用,所以钟浩觉得自己应该早点什么。
钟浩之所以这样想,是一位沈括虽然在科学研究上,有这无与伦比的成就,以其政治成就和个人品质来说,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好,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政治投机的小人,可以说其政治仕途是很失败的。
这大概是主要是跟沈括的性格有关。
以沈括的智商来说,可以说古今中外,罕有所匹的。不过他的情商与智商不成比例。
历史上的沈括,和物打交道,是无比成功的;但和人打交道,其并不是太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他显赫的才华,大都是体现在格物上,就以其情商来说,不足以在政治的风险和浊浪中游刃有余。
钟浩之所以说沈括的政治生涯比较失败,主要是因为沈括不但因为在政治上的很多不明智行为,导致了他的品性和道德备受质疑,而且他的仕途也因为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最终以一个很失败的结果告终。
沈括的政治生涯非常的不成功,而且最终还有两个很大的污点,很难洗掉。这也导致了后世对他的私德评价很低。
这第一个污点是沈括在政治上的投机行为近似小人,在当时,人们就对他的道德品行和落井下石的卑劣之举,嗤之以鼻。一个人的诚信破产了,道德出现了危机,也就决定了他仕途的跌宕和才高名微。
这事儿要和沈括和王安石的关系说起。
沈括和王安石是远方亲戚,后来王安石为相后,对他也是大是栽培和提拔!沈括也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干将,也确实为了新法做了很多的努力。
当然沈括的努力王安石也看到眼中,对此深感心慰,引沈括为知己,视为最可靠的政治盟友之一。王安石主持变法的几年间,沈括的官职不断得以提升。
但是,后来王安石在守旧势力的疯狂反扑下,第一次被罢相,黯然下台。
沈括作为变法派的重要成员,深怕连累,为了维持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他急于洗白自己,撇清和变法派的关系。
而沈括采取的撇清方法非常的不地道,那就就是对旧主反戈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