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可能也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因为可能体力上有点不支了,但是总感觉这件事情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所以自己的话对时间的把握也不会特别的准确,会感觉到时间特别的少,让我感觉到时间很少的话,自己就会变得很舒服。
至于说怎么才能够尽量的让自己强迫自己开始这件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也就是俗话说的万事开头难。
我觉得思想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一些客观的因素,如果说真能够找到那些强迫自己开始的因素的话,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心理上,如果心理上就能够首先接受的话,那对于开头就不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
对于整件事情的总体把握人总是会感觉到很难的,这件事情人在感觉很难的时候也缕不出一个能够真的解决这件事情的过程。
那么怎么办才能够把这件事情给完成呢?
现在觉得真的很简单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都会觉得很简单,那就是先找到一个地方赶紧去做,无论这个地方是中间的地方还是结尾的地方是开头的地方,就是先开始做一件事情就行了。
即使这件事情完不成,或者是这个开始的事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开始有一个思路了,就比如说为什么这件事情无法完成,为什么无法完成的一个点我是不是可以去解决。
那我如果无法解决的话我是不是可以从另一个点入手,基本上我觉得就是这个样子的,也正应对了那句话,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些人名言警句在小时候只会背,也不会理解什么意思,甚至会觉得这句话其实不对,但是老师家长让背这一句话那么就不得不背出来了。
也就是说当时是不理解这句话了,但是现在的话还真的不一定不理解了,有时候有些话是理解透彻了。
比如说小时候数学老师和我说的一句话,不对说错了,是和我们说了一句话,数学老师是不会专门和我说这种话,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作业还没有交?”
其他的话好像就不存在了,听到后面说的一句话就是当你知道了更多的东西的时候,那么你不知道的东西就会更多了。
当时就觉得数学老师好像有点装逼的意思,就是你为什么不把话说清楚了非得说这样一句话,而且这一句话说的我糊里糊涂的,有的学生听懂了我只是认为他们在装逼,他们也只是假装听懂而已。
但是现在的话我多多少少也是听懂了,或者是已经完全的明白这句话。
我觉得这句话完全适用一个例子可以理解出来的,就比如说abcd是你目前要学的东西,以前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些东西。
a的分支是1234,b的分支4567,c的d的,也就是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四十五十六。
你现在不知道abcd,但是等你学了abcd的时候,你了解了这个东西之后,现在知道的东西就变得更多了吧?
那你现在不知道的东西也变得更多了?
你现在不知道的东西就变成了16个,因为通过知道的这四个你就发现你还有16个不知道的,这也就是老师所说的当你知道了东西越多的时候,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就越多。
我觉得就现在的人类知识的储量来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人不可以一直专研很多事情,最后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往上的分支就越来越广,而且每一个东西网上研究的时候花费的心思和精力就越来越多。
那么为了能够尽可能专心致志,把一个东西带到更高处,那也只能够选择一个分支了。
所以现在的人类知识的储量很多,基本上在一定的情况之下老师说的这句话是对的,除非是人的寿命到了一定的地步的时候,也就是说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时候,人单体知识的储备就会越来越多,那么这句话可能就在某种情况下来说不适用。
人的精力无限知识有限,那么只要人在用力的情况之下,或者说人只要在用心的情况下,那么就可以造成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另一句话完全反着的。
人知道的越多那么,他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少。
所以老师说的这句话也对也不对,是需要加一个前提的。
比如我常常听到的一个文章里面说了一句话,不以环境为前提的结论都是在耍流氓。
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加一些定语,就是让自己能够在某种情况下决定这种结论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环境的情况之下就能够得出了一个结论一定是正确的,我觉得现在来说应该是没有这种结论的。
其实是牛顿定理也是这个样子的,记得他也是有适用的范围的,至于说究竟是什么样的适用范围我也忘了。
但是我现在记得一个课后练习的小故事里面,就是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180度,这个定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前提的。
只是说数学课本上完全没有必要去写这个前提,因为基本上都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