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真国骑兵纠集一万部众来寻衅报复。
在考量过辛坦之的才能后,节度使梁原大胆支持他率部迎击真国军队。最终,辛坦之再次击溃来犯的。
面对此次胜利,可以说是,朝野为之欢腾!
击败真国寻衅,对疲弱了近百年的边军来说,是一次大展神威。节度使梁原因此受到朝中众大人的青眼,连皇帝都下旨表扬,还象征性的送来一些物质,犒赏军士。
辛坦之由此在军中显威名,被节度使破例提为副将,负责训练骑兵以对抗真国骑兵。
由朝廷的认可,节度使才破格提拔辛坦之,让他训练骑兵。但是训练新骑兵,不仅难住了辛坦之,还难住了骑兵训练的发起者——节度使大人。
胜利得来都不易。除了军士训练有素,临阵不怯,刀马功夫都过硬,以强弩对弱弓,精钢煅刀枪是关键点,但也是骑兵训练的难点所在。
马上所用的小型高射程弓弩是辛坦之研发的,但制作起来比较费钱。
辛坦之的百人队所配置的弓弩、刀枪都是他自行打造的,所需的费用,是严世真从家中诓来,偷偷给他的。
为此,年过而立的严世真,被他的父亲满院子追着打。他的两个哥哥抱拳守着门墙,看父亲教训这个不驯的弟弟。
若训练出一支强大的边军,击溃真国骑兵,收复失地,自己加官进爵,光宗耀祖,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务、目标是定下了。钱却一分没有。
百人队的武器配置,是严世真顶着一顿好打换来的。两万人的骑兵配置,几个严家倾家荡产也供不了。况且,辛坦之也不可能真去逼着严世真倾家荡产来支持他。
在辛坦之的再三请求下,节度使厚着脸向朝廷请求拨钱。原先大力支持他的朝臣顿时禁了口,皇帝也含糊起来。
说什么连年多战事,国库连年空虚,没有额外的钱了,而皇帝还有一座别院要修建,总不能停了修了一半的别院,拿钱给他。那帮大臣又是劝他,又是埋怨他不懂事。
边地风沙虽然吹糙了节度使的皮,可是节度使的耳根子还是软的,心思还是玲珑的,他乖乖的回了边地。虽然他明白了其中关系,可是辛坦之不懂,而在他起了头之后,满腔热血的辛坦之就一天几遍的跑到他跟前,聒噪要钱。
节度使受不了这个满腔热血的执拗人,利用关系,将辛坦之调到京中任职,但交给辛坦之最重要的任务,还是从朝廷讨来银钱,壮大边军骑兵。
辛坦之若能完成任务,也是大功一件,若是不能完成任务,也当丢个包袱吧。毕竟节度使也明白,一次小捷,什么也改变不了,没有后续变革,这次小捷很快会被遗忘,或者只剩下嘴皮子上的吹嘘。
带着这个任务,辛坦之在接手边军训练三个月后,又飞速被调往京中。
在京中的几个月,满腔热血的辛坦之更加郁闷。
朝中人知他便是击溃真国骑兵之人,对他也是一番热捧,当他提到抗击真国,收复失地时,那些人便开始装傻充愣。他上书皇帝的治军之策,被皇帝赞赏,但赞赏过后,就没了下文。
朝中之人,自是懂得体察圣意。辛坦之还未在京中站稳脚,也未能说服皇帝,他便被发放到南部野性为驯,民智未开的番地平乱。
辛坦之倒是不负朝廷所托。三年中,不仅平了番地之乱,还利用手中的那点权利,练了一支地方军。
这只地方军刚刚成型,朝中人就有耳闻。为了让皇帝清静清静,辛坦之又被调往另一个穷僻之地整理治安。
都说穷乡僻壤出刁民,极难管理,但是辛坦之就是辛坦之!负伤回奔数千里,只是不想落入异族的统治。而今能够为国效力,虽然并不被重视,他也没有推脱。
只是,几年之后,在他有所成就后再次被调任。
虽然有政绩在,但辛坦之是个闲不住的人,一直上书要练兵,收复失地,因此他的数次调任并不是升职,而是越调去的地方更加穷困,职权更加低微。
就这样,治得了军,平的了乱,治得了民,一腔韬略抱负的辛坦之,一直被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耽误着。
不能不说辛坦之的的遭遇,对严世真还是有影响的。如果以辛坦之之大才,都志不能伸,这本就不情愿的科考,再考下去,又有什么意义?
浪子严世真说服了父亲,从此离了书院,周游天下,研习医术。
后来,屡屡被挫的辛坦之的妻与子,在陪他尝尽苦辛后,一一离世。辛坦之辞了官职,在周游中,出家做了道士。
六年前,心中郁郁的辛坦之再次来到边地,却意外救了余宏。便通过教授余宏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他想着,即便如今这看似安稳的盛世之景中,朝廷不需要自己来提醒边患,但边患终将成为大患,到那时候,朝中还是需要精良的将领的。余宏就是以这样的目的和标准,被他倾心栽培多年。
现在,为了余宏和自己,他又收了云树为徒。不过,既已知道云树是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