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算是卫嵘想要的答案,王牧之现在来到这里卫嵘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只还是等到王宪真的将话说出来了,也才能确定王牧之的选择。
“王大人既然做出了决定,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不必来和本王请什么罪。王大小姐虽然是你的女儿,但是面由心生,命由己造,你管不了她,也不必为她承担什么罪责。”
王牧之听到这个回答,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的是他和王若华撇清了干系,保住了无辜的人。难过的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王若华,不管怎么样,都不能改变王若华是他女儿的事实。
王若华要是再不悬崖勒马,他很清楚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但是他从今以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什么都做不了了。
“谢王爷。”他又磕下了头。
卫嵘没有为难他,让他离开了。
等到他走了出去,宝芸才从屏风之后有了出来,感慨道:“也不知道王若华为什么就是不听劝,怎么想都是依靠王牧之才是一个好的出路。现在靠着王若华自己又能谋求到什么出路呢?”
卫嵘倒是不觉得奇怪:“王若华与王宪更亲近一些,性子自然也更像王宪一些。王宪急功近利,至少苦等了那么久,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来,王家的发展不会比盛家的差。王宪想要的都能得到。”
“可是他急了,并且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了那里,这说明他以前的耐心不过是在装模作样,他最后的一错再错才是本性。”
“所以王若华怎么会有性子等个三五年,只怕她也没有那个信心。她被王宪教养的心高气傲,又怎么会甘于平淡。三五年之后,太子早已经有了太子妃,就连个王妃她都捞不上了。而且以她的年龄,也不符合选秀的条件了。”
听着卫嵘的分析,宝芸深以为然。王若华一开始听的如果是王牧之的教养,那该不会造成如今的后果。
不过这怪不得王牧之,也怪不得王若华。王宪只怕是一开始就将如意算盘打好了,之前王宪一直都是中立的,那就是看清晏烈对待盛家的态度。那时候王宪应该就已经决定了要将王若华推上太子妃的位置,之后王若华就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了。
所以王宪一直都是这样教导王若华的,王若华也以为自己能成为皇后,因而哪里还能看得上一般人。
以前可以说都是王宪的错,但是王牧之既然还想着救王若华,就不会不和王若华说明现在的情况。
纵然是这样王若华还是执迷不悟,那就不值得人同情了。
就算是王牧之不和王若华说清楚,宝芸也和王若华说的够清楚了,如今王若华还是坚持这样的想法,那只能说王若华自己已经做了这样的决定了,谁也怪不得,落了什么样的结果,那也是她自愿的。
说到这里房间中孩子的哭声传来,宝芸回过心神,不去想这些糟心的事情,和卫嵘一同去看孩子了。
王牧之离开王府的那段时间,王若华也没有闲着,王牧之不在,王若华的母亲李氏没有离开。开给王宪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府中不能没有人照应。
王若华找到了李氏,看到李氏的第一眼就哭了起来,道:“母亲,你一定要救救女儿啊!”
李氏见到王若华眼圈也不由红了,下意识的就想去将王若华揽在自己的怀中。但是才刚伸出手,她就顿住了,想到了王牧之和她说过的话。
王若华要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给王家招来灭顶之灾。王若华是他们的女儿,但也不是他们唯一的孩子。说他们无情也好,或者是其他什么的也好,他们不能不为了其他的孩子着想。
为了王若华一个人而搭上整个王家,他们没有办法为了王若华做到这种地步。所以他们只有舍弃王若华。
想着这些,李氏狠下心来,只是看着王若华而没有其他的动作,声音虽然是颤抖着,但并没有全然失去理智,问道:“你父亲已经决定将你送往乡下,你如今还在这里做什么?”
王若华哭的梨花带雨,楚楚可怜,跪在李氏的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母亲难道真的舍得和女儿分离吗?女儿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与母亲团聚这短短的日子,难道母亲舍得女儿又离开母亲的身边吗?”
李氏将自己的双手握得很紧,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理智,道:“即便是回到京城,你也一直在你祖父身边,何时在母亲的身边陪伴过?”
“就是因为陪伴母亲的时间极少,所以女儿才想要多在母亲的身边。以前女儿是没有办法,但如今一切都过去了,祖父自食恶果,女儿也知道自己错了,母亲就原谅女儿这一次,让女儿陪在母亲身边吧。”她说的非常真切,并且膝行过来抱住了李氏的小腿,异常的可怜。
终归是自己的女儿,是李氏身上掉下来的肉,见到王若华如此苦苦哀求,李氏终究还是心软了。
但是她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胆子自作主张,将王若华扶起来之后掉着眼泪说道,“你若是真的知道错了,母亲会去与你父亲说情,求他再给你一次机会。到时候你也务必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