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纸的事情李承乾打算等泥活字造出来之后,再向李二陛下申请发行。
第二天,上午工匠经过几次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李承乾交代的任务,并将劳动成果交到了太子爷的手中。
李承乾重赏这些劳苦功高的工匠后,便带着他写好的报纸和泥活字去见李二陛下。
李承乾来到两仪殿外,便见工部尚书阎立德和一众工部官员从里面走了出来。
李承乾心里很好奇,下朝之后,李二陛下留这些人在两仪殿干什么?他没有听说有什么大的工程要做。
李承乾急忙走上前去,叫住阎立德道:“阎尚书,陛下和诸位在商议什么?”
“殿下!陛下和我等商议在长安建造朝集使住邸,臣还要去看地方选址才能正是动工,臣告退。”阎立德道。
“哦!阎尚书请便!”李承乾道。
听了阎立德所说,李承乾这才想起,各州长官或上佐会在每年岁首带着贡品进京,这些人便被称为朝集使或考使。
长安城里并没有为这些人提供吃住的地方,这些人只好去租借地方来住。
一切的开销都由朝廷来给,这就使得预算严重超出,时间长了帝国财政也吃不消。
李二陛下思前想后,最后在贞观十七年九月份,下令建造朝集使住邸,以此来统一规划。
这些跟李承乾没有任何关系,对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出版报纸。
李承乾转身朝两仪殿内,一拐一拐走了进去。
早有内侍将李承乾来的消息,向李二陛下汇报过了。
“参见父皇!”李承乾向坐在御座上的李二陛下行礼道。
李二陛下看着李承乾,以及他身后抱着一个盒子的王泉道:“承乾,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多礼。”
“不瞒父亲!我今天来见您,确实有一件事情需要向您请旨,还请父亲能够同意。”李承乾道。
李二原本就是这么一说,没想到他的太子还真有事找他,而且还需要请旨。
这意义就变的不一样了!
“你说说是什么事?需要朕下诏书?”李二问道。
“儿臣向发行报纸!”李承乾道。
李二一愣!
报纸?那是什么玩意?李二不由的看向一旁的王元,王元感受到李二陛下的目光,无奈的摇了摇头,说实在的他也不知道报纸为何物。
“承乾,什么是报纸?朕为何闻所未闻?”李二疑惑的问道。
“报纸就是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功能的重要载体,简单来说和邸抄有点类似,却比邸抄更加的全面。”
“利用报纸来让信息快速流动,有了它以后,便能够引导大唐民众的言论。”李承乾道。
李二大吃一惊!邸抄是什么他自然是知道的。
所谓邸抄也就是邸报,是报纸的原型,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宋朝时期才称呼邸抄为邸报。
各州派来长安和朝廷之间联络的代表,在长安都设有办事处,这个办事处就叫做邸。
这些代表会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者绢帛上,再通过驿站传递回去。
“承乾,你给朕好好说道说道,这报纸有何不同之处?”李二问道,刚才李承乾的一番话,让李二捉住了一点。
李二深知舆论的重要性,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来。
这点也是李承乾为什么有自信能够让李二痛痛快快的答应他开展报社。
朝廷要是能够引导社会舆论,对于李二来说这是一件跨时代的大事,更加有利于他打压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力。
朝廷才能够占据政治的制高点,不然的话,凭借这些世家大族的影响,朝廷有些政令很难传达下去。
李二在贞观六年下令编纂的《氏族志》就是最好的证明,李二通过《氏族志》来降低山东士族的地位,并抬高李唐皇室的政治地位。
李承乾将报纸的作用大概得说给李二听,并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报纸给李二看。
李二边听边看,双眼更是直放光,他仿佛看到打压世家大族的又一个利器诞生。
“好!真是太好了!”李二听完李承乾的解说,抚掌大笑。
李二紧接着说道:“报纸发行没有问题,朕会下诏让有司协助你去办,你要多少人来抄写报纸,一天能够出多少份?”
“手抄的话太过麻烦,雕版印刷术又不太方便,为了能够尽快出版报纸,我已经命人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研发了新的印刷技术。”
“我管它叫活字印刷术,他不仅灵活多变,就连雕版印刷术遗留的不足之处都全部解决了。”李承乾面不红心不跳,毫不犹豫的将别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
李二闻言更是大喜!
这活字印刷术可以说是人类印刷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