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跑到打谷场的时候, 村里头的老人孩子们已经先动了起来,正忙着搬石头给防雨布压阵脚。
“挖排水沟!”胡杨扯着嗓子喊,“在打谷场周围挖排水沟。这样就是雨下大了,水也会很快淌走。”
这一个收割季, 胡杨风头无两, 不仅河对岸的石桥口大队派人过来学习如何制作新式农具, 就连附近的白子乡公社革委会主任都亲自上门取经。
他一声令下, 旁边的村民全都动了起来, 用铁锹挖, 用锄头钉耙锄, 迅速挖出好几条排水沟来。
还有人拿来了大扫帚站在硬土夯成的打谷场上, 往外头一下下地扫着积起来的雨水。机灵的孩子则赶紧跑回家,拿来蓑衣让扫水的大人穿上。
一群人忙了半天, 等到暴雨停歇, 大家才安排好值班的人, 各自回家休息。
余秋扯着嗓子在后面大喊:“回去洗热水澡啊, 喝碗姜茶驱寒, 不要感冒了。”
众人全都挥挥手:“晓得了,小秋大夫。”
大队多了个爱操心的小赤脚医生,还怪有意思的。
下了这么场暴雨, 天气倒是凉快了不少, 暑热一扫而空,十分舒爽。余秋他们都睡得分外香。等到早起听说夜里又断续下了两场雨的时候,知青们都惊讶的不行。他们完全没感觉到。
胡奶奶乐了:“你们这年纪要是还睡不好的话, 那都要不长个子的。只有到我这个年纪才舍不得睡觉。多睡一刻钟就少一刻钟。”
郝红梅放下喝玉米糊糊的勺子,非常认真地跟胡奶奶强调:“奶奶,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正稳步快速提高。”
余秋扑哧笑出声,快被这姑娘给逗死了。
吃过早早饭后,大家照旧下田干活。临出门前,秀秀带上了家里的鸡笼。
杨树湾人家的鸡笼有点儿像饭罩子,也是倒扣的半球形,用竹篾编织而成,只顶端也挖了个圆形的口,刚好方面人用手抓着,直接将鸡当成菜扣住。
其实就目前一家两只鸡的数目,这么大的鸡笼做窝已经有浪费的嫌疑。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惯,大家还是保留到了今天。
田雨好奇地问小姑娘:“秀秀,你今天还要去抓野鸡啊?”
她听说杨树洼山上有野鸡的,农闲的时候,有人逮了回家跟酸菜还要笋子烧,好吃得很。
“罩鱼。”秀秀咧开嘴巴笑,“今儿田里头肯定有鱼。”
果不其然,一场暴雨让河水倒灌入田中。亏得昨晚大家将最后收割下的稻子全都脱了粒,否则泡在田里头,才真是要哭死个人呢。
不少跟秀秀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手里拿着鸡笼,在还没有来得及插秧的稻田里头跑来跑去,寻找随着河水流淌进来的鱼的踪影。
生产队长们嘴里头骂着,说要放水耕田插秧了。实际上却只指挥大人们赶紧给插上秧的稻田放水,省得灌进来的水太多,秧苗被淹没了晒不到太阳会死掉的。
社员们也是一边忙碌着查看秧田,一边笑着骂自家的子侄辈们,也不阻止孩子。忙了这么多天,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部分秧田要插秧也该让娃娃们松快松快了。
胡杨他们有手电筒,当然比连马灯都舍不得用,只凭借水面波动判断鱼位置的孩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们靠手电筒寻找田里头的鱼,然后秀秀出手如电,提着鸡笼就冲过去,直接罩上。
余秋看着她将胳膊从顶端的圆口伸进鸡笼中,一顿拼命地搅,等里头的鱼都转晕了的时候,她再捞起来,直接用茅草穿着鱼嘴,丢进背篓中。
众人全都脱了鞋袜,冲过去看战利品。等看到黄颡鱼的时候,田雨高兴地大喊:“我们可以煮汤喝。”
“加豆腐。”陈媛也激动得不行,“跟豆腐一块儿煮汤特别好喝。”
胡杨的手电筒往边上晃了下,立刻连声喊:“快快快,这儿,大鱼,绝对是大鱼。”
秀秀赶紧拎起鸡笼过去,直接往上面一罩,果然是条大鱼,鸡笼都差点儿被大家伙给撞翻了。
余秋慌忙奔上前帮着摁住鸡笼,秀秀再伸手进去搅和了半天,好不容易趁着大鱼晕了的时候抓住鱼,却悲惨地卡在了鸡笼口。
鱼太大,又在本能地挣扎,根本捞不出来。
“快快快,从下面出来。”郝建国急得不行。
余秋立刻反对:“不不不,往田埂上挪,到岸上再拿走鸡笼。不然鱼肯定跑了。”
韩晓生也支持她的观点,于是一群知青就七手八脚地抓着鸡笼,护着秀秀集体往田埂边上挪。
好不容易脚踏实地了,陈媛赶紧招呼大家团团围住鸡笼。这样就是掀开的瞬间,秀秀没有抓到鱼的话,大家也能从四面八方加以补救。
旁边秧田里正在撅口子放水的村民都笑得厉害,一个劲儿给这群大孩子打气:“加油啊,看动静起码有十斤重呢。”
田雨小心翼翼地掀开鸡笼的一角,示意秀秀缓缓往下放大鱼。郝建国已经抓着茅草根,准备直接穿过鱼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