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地煞七十二变> 第一章 茶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茶棚(2 / 3)

以左近的人家为了自家的小鬼魂魄安宁,便会把那早夭的、养不活的婴孩认龙王作干亲,送于他老人家。这就像咱凡人走情访友,所以俗名儿就叫做‘走亲’啦。”

老汉说得委婉,但茶棚里哪个听不出来,这分明是借鬼神之名,行溺婴之实。

士子中有人摇头唏嘘:

“长闻吴越远离兵乱,是世间难得的平静富庶之地,不意也有如此人间惨事。”

同伴随声附和:“豺狼当道,何处能独得安宁?”

不料,那年轻的丈夫却突然开口反驳:

“郎君可说错了。”

“这不是惨事,这是好事啊。”

“好事?!”士子闻言大怒,正要拍桌痛斥,余光不慎瞄着僧道,悻悻罢手,只是怒目而向。

丈夫低头避过目光,却没闭嘴。

“郎君息怒,可知河南道去岁大饥?”

“自然。”士子愤慨,“连年干旱,颗粒无收,可恨地方官仍旧横征暴敛,以致十室九空、生灵涂炭!”

“那么淮南道呢?”

“紧挨着河南道,流民遍地,盗贼蜂起。”

“我们一家便是从河南经淮南逃难而来。”

年轻丈夫一句话引得屋里一团哗然,他自己反而神情平静,平静得近乎麻木。

他继续说:

“在河南道的时候,无论水里还是地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到了淮南,路上处处是饿殍,水里也常常见着抱作一团的尸体,船家捞上岸看,原来都是整整齐齐一家老小。而进了吴越,河上偶尔飘着的只有婴孩,这难道不是好事么?”

他说话语气很轻,可内容却重得谁也接不过口。

众人一片沉默,眼见气氛越来越僵。

店家干笑两声,岔开话头。

“客人一路辛苦,但进了咱江南地界,便无需担惊受怕了。”

丈夫轻笑着点头。

“听说余杭城富庶,我打算过去投奔亲友,希望能找到活计,养活家人。”

店家也是点头笑道:

“客人好见识,咱这余杭城可是天下一等一的富庶。别说活人只要有手有脚,都能找着活计衣食无忧。就算那孤魂野鬼,每到逢年过节,都有官府设下厉坛,叫没子孙的祖宗们混个肚饱。

远的,过了中秋节,就是余杭观潮的好日子,在城外自有观潮的大好热闹,在城里,则有七十二家寺庙道观各显神通,祭拜潮神。

近的,出了蛇陉,听说有大户人家要做善事,修一座新桥,正摆下流水席办得热热闹闹哩!”

乡下汉子们也终于找着话说:

“店主人说得极是,咱们几个同乡都是经人介绍,过来给那位员外作工的。”说着,展示着行李中的工具,“等干完这趟,便也要去余杭,听说那儿的有钱人出手阔错,咱们也好赚些老婆本儿。”

其他人也打开话头,一言一语附和起来。

这时,不知哪个打起店家的趣儿。

“这蛇陉可是交通要道,你这茶棚守着宝地,怕不是日进斗金?”

店家立马熟稔地摆手、摇头,作出愁苦模样。

“小本生意哪里好做?”

他大倒苦水。

“蛇陉这儿也好,那儿也好,就是偏偏有一点不好。”

“肉多了,招狼啊!”

“近些年,北边逃难过来的人越来越多,似这类人,身上多少还有些余财,当然就引来了贼人。去年,就有一伙强人强占了山里一处叫窟窿岭上的道观,做起了拦路抢劫的勾当。官府几番剿匪,都是铩羽而归。据说,那伙强人的头领叫做广明,原本是个和尚,天生神力又自小在庙里打熬武艺,生得膀大腰圆,双臂有千斤的力气,上山下山都不带喘气儿,声音洪亮,吼一嗓子能震得河水倒流!”

底下有人起哄:“你说的是张飞吧。”

店家嘿嘿摆手:“风闻,风闻。”

他继续说:

“小老儿听人说,那广明原本也是打北边逃难过来的,没有寺庙收留,又不会种田,不肯做工,便仗着气力当了贼人,因觉得对不起佛祖,每次抢劫,都作道人打扮……”

这边,店家越说越来劲儿;那边,客人们的神情却越听越微妙。目光不由自主往道士这头打转。

作道人打扮的和尚,岂不就是……

“啊!!”

一声尖利惨叫突兀响起。

众人吓了一跳,忙慌瞧去。

但见挨着门口的地儿,熊孩子中的一个,不知什么时候溜到了大驴旁边,眼下瘫坐在地上,恐惧的目光直勾勾对准了大驴。

这就奇怪了。

这头驴诚然大得出奇,但又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呢?

有人好奇想要看个究竟;有人性急,准备开骂了。可都没想到,那驴面对众人目光集火,竟然如人一般递出个不屑眼神,转过身去,伸头要去嚼门上竹帘。

而驴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