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
曾经的国都京城。不过自太宗皇帝迁都之后,其地位便一落千丈,虽说依旧是作为留都,还保留着各个衙门,甚至连六部都有,但朝廷上下谁都很清楚,这就是个“流放”之地。
大都数时候,这里都是收留那些不为皇帝所喜,亦或是在京城斗争失败的落魄者的养老院,至于六部的尚书,更是彻彻底底的养老官职,在衙门中坐着的,都是些年老力衰,却又不好直接令其致仕的高官。
不过,虽然地位大不如前,但其官阶倒是和京城六部衙门完全一致,所以待遇上也是一致的,至少在明面上的俸禄是一致的,也因此,倒是的确很符合养老这一说。很多已经看开了,年纪实在是不小的官吏对能够在应天养老倒也不会产生什么排斥的心理。
如今的应天兵部尚书张彬就是其中一员。
祖籍松江的张彬,曾经也是京城刑部的尚书,若是在不明情况的人看来,作为六部尚书之一的他也算得上是一方大佬,但一句“泥塑六尚书,纸糊三阁老。”的讥讽童谣却将他的底细卖了个干净。
在京城做了数年的刑部尚书,张彬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也因此,当新皇登基后不久,他就和其他五位尚书,三位阁臣一起被赶出了京城。
而相比那几个年纪实在是太大,不得不直接致仕的倒霉蛋,他却幸运了许多,直接平调到了应天,成为了兵部尚书。
虽说应天的六部尚书没有什么权力,基本上等同于是摆设,但对于在京城做刑部尚书之时被讥讽为“泥塑尚书”的张彬来说,二者之间显然并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应天做兵部尚书反而距离他的老家松江还近了许多,不仅能够时不时与家中晚辈见见面,提携一下后辈,还能照应一下家族。
哪怕应天的六部尚书没有什么权力,可俗话说得好,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再怎么说,应天的六部尚书也是二品高官,而且他多年宦海沉浮,也还是有不少的门生故吏的。
也因此,自从被新皇赶到应天做兵部尚书后,张彬的小日子过的还是很不错的。
但最近一段时间里,他却总是心神不宁。
原因也很简单,他府上的管事张福南下办事已经两个多月了,却迟迟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
按照以往的情况,张福最多也就去个一个月就差不多该回来了,就算有事情拖住了他的脚步,也应该派人捎封密信回来。
可现在,他因为担忧派去查探的人都已经回来了,却依旧什么消息都没有。
这不免让他的心情忐忑不安起来。
张福看起来只是他府上的普通管事,可其真正的职责,却是不能泄露出去的秘密。
万一张福真的被抓住了并供出了自己。。。
每每想到这种可怕的情况,张彬都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整个人看上去也比以往更加苍老了几分。
而最近一段时间,张彬的心情愈发的焦躁、忐忑,不仅仅是因为他派去查探情况的人没能带回张福的消息,更因为,他察觉到了锦衣卫的动静。
曾经作为刑部尚书在京城为官多年,更是曾经经历过西厂督公王植权势滔天岁月的他,对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可谓是深有了解。
哪怕因为身为文臣,在这种事情上敏感度不算太高,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端倪,但时间一长,却依旧能够察觉到蛛丝马迹。
半个月前,他察觉到了锦衣卫的动静。
对方似乎在监视他,以及他的府邸。
而锦衣卫的动作,不免令他联想起失踪的张福。
难道张福是因为被锦衣卫抓住了,所以才迟迟没有消息的吗?
他的心中不由的闪过这个令他心惊胆战的念头。
毕竟他派去调查张福踪迹的人回报说,没有查到半点有关张福的踪迹。
除非张福违抗了他的命令,没有前往宁波府,否则不可能会一点踪迹都没留下。
可若是张福没有违抗他的命令,那无疑就说明,有人可以抹除了张福留下的踪迹。而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无疑就只有锦衣卫与东厂了。
不过若是张福真的被锦衣卫抓住了,那为何锦衣卫们还没有对自己动手呢?
张彬心中忐忑之余,也不由的深感奇怪。他可不认为锦衣卫是因为忌惮他的位高权重。
此时的他又不是作为一方大佬存在的京城兵部尚书,仅仅只是个在应天养老的兵部尚书,锦衣卫只要有证据,抓他根本不用有丝毫的顾忌。
难道是因为张福还挺着没有出卖自己?所以锦衣卫们只能一边在审问张福,一边想要从自己身上查出什么证据?
能够挤过科举这座独木桥,并一路浮沉,做到二品高官,张彬的头脑还是十分聪明的,依靠不多的消息,便将事实推测出了一个大概。
他唯二没能料到的事情,也就只剩下张福其实早在被抓的时候就已经将他完全出卖了,以及在暗地中有人帮了他一把,暗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