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汉兴> 第652章 开战之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2章 开战之前(1 / 2)

徐家是一个大家族,皇帝五服之内算得上徐家子的人,少说有五十多口。

这些人都可以算得上是宗室,但问题是,帝国似乎并没有善待宗室的想法——不仅皇帝的亲弟弟被流放,最近今年因为仗着宗室身份胡作非为甚至贪赃枉法的宗室,被流放被处决的都有。

而且没有具体工作,没有为帝国做出太大贡献的话,这些宗室都是无法做官的,他们只能去管理内府的农庄,或者单纯靠着内府企业的分红生活。

不能说清苦,但肯定与大多数人想象中的宗室生活相去甚远。

这些宗室甚至未能获得相应的爵位——尽管外面很多人习惯性的称呼他们为“殿下”,但很多人其实连男爵都不是,更别说封王了。

这就让很多帝国宗室对自己的前途很没信心,帝国和内阁都不像是想要忧养宗室的样子,自己的前途似乎还得自己去拼搏。

如何拼搏呢?

徐代炫给他们做了个很好的榜样。

作为皇帝的庶长孙,蹲在国内多运作一番,甚至有可能坐上皇位的皇孙,他却选择了对外开拓,在帝国难以直接管理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国家。

这确实是个很棒的选择不是吗?

只要以《大华律》为最高法,尊重母国权益,尊重汉人的特殊地位,关键时刻服从帝国调度,经济上作为帝国总体规划的一个旁支,海外建国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这不比被帝国跟猪一样圈养在国内强得多?

何况帝国也根本不想养他们。

而且,这样做的风险其实并不大。

毕竟现在是“汉千不可敌”,从帝国的公、平民中招募千多个好汉作为主心骨,再凑上一些外蕃索伦、外蕃吐蕃。在加上点党项、蒙兀、扶桑奴隶。

这样一凑合,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就出现了。

甚至都不需要宗室本人有什么军事能力,反正队伍里的汉兵和外蕃索伦之类本身就够能打的了,一些有过华夏野战军服役经验的退役军官也很喜欢参加这种海外扩长的队伍——他们有在封国再封国的可能。

经济方面可以依靠银行投资——所有银行都对帝国人的战斗力很有信心,没人认为有上千带枪汉兵参与的扩张会失败,所以大多也愿意为这种行为贷款。

其实还有佛道方面的支持,只要你宣布你的封国以道或佛为国教——《大华律》规定汉人有信仰自由,任何教派都是可信可不信。但被征服的当地土人没有Z治权利,封国强迫他们信他们也不得不信。

那么佛道总有一家会想办法给你支持。

这样看,作为帝国宗室,其实只需要站出来振臂一呼,自然会有野心家帮你把一切办妥。

更妙的是,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你收下的野心家,因为你有母国华夏作为总后台,这些枭雄再有能耐也没法撼动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否则他们在国内就这么做了,何至于去海外找机会?

这简直是个无本无数利的大好事啊!

当然,事实如何,暂时还没人知道,毕竟连徐代炫现在也还在准备远征中。

而且其他那些跟皇帝关系不是那么近的宗室也不敢去西北抢皇长孙盘子里的菜。

他们都在等待。

等待帝国统一江南,达到控制力的极限,然后再寻找极限之外的土地。

他们不用等太久。

1795年三月底,文月和徐代灼一行人动身返回江北。

按道理来说,他们,或者至少文季,应该在江南为文及甫服丧至少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但是文及甫一走,大江南北的局势瞬间变得冰冷起来,徐世松甚至开始在临安动员厢军和壮丁前往江淮布防。

这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临安大户的抵制——大周的厢军早就已经从地方驻留部队沦落成各级官员和豪门大户的奴仆机构。

无论地方上有什么杂役,比如筑城、修路、运粮、官员的侍卫、迎来送往等等工作都是由厢军为主完成的。

徐世松调集各地厢军北上,在大户们眼中就是他在侵蚀他们的权益,这当然不可能。

至于民间丁壮,那就更不行了。

随着北方经济逐渐恢复,甚至有压江南一头的趋势,大量移民在北朝经济优惠的吸引下前往北方。

原本充斥着大量流民的江南劳动力市场变得十分匮乏起来,大户们本就缺乏足够的奴仆做力活,若是再让徐世松调走一部分,他们家的工作谁去做?

徐世松对这种“自己人”拖后腿的行为十分无奈,他不得已亲自面圣,请求隆道皇帝下达动员命令,为前线禁军、新军25万将士准备预备兵员和负责后勤的劳动力。

然而这一次支持他的只有文仲,连包拯都不愿意动员大量人力上前线——原因很简单,那些被动员的人本身不想上前线。

报纸上正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北方的军纪是如何严明,他们对汉人平民是如何的秋毫无犯,以至于江南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