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三。
作为内海的渤海海面风平浪静,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在劈波斩浪,向目的地高速前进。
这就是徐世杨的攻击舰队,包含全部海军舰艇和上百艘属于航运公司的运输船,为了保证运力,徐世杨甚至雇佣了部分李飞虎的部分船只,总共合计大小船只260艘。
此次出击,徐世杨动用了定远、镇远、经远、靖远以及从齐省新调来的来远共5个旅。
加上徐世杨的半个近卫队,陷阵兵部队。
合计野战兵力7800人,另有水师和参战水手5000余人,几个新组建的小型特种作战单位,以及从齐省和辽南调派的民兵5000余人。
全部兵力超过18000。
按照之前逃人的情报和参谋部的估计,攻击目标盖州附近大约还有1000左右的真鞑子和2到3000阿哈。
齐军占据绝对兵力优势,而且鞑子留守的人员,多是些还没长大的半丁或50甚至60岁以上的老头,连残疾人都有,有战斗力的部队少的可怜。
九月初五,齐军先头部队乘坐小船迅速占领空无一人的连云岛,随后卫队登岛,在这个小岛上建立了前敌指挥部。
在计划中,这个岛屿将承担齐军进攻的后勤基地,物资转运站之类的工作,但主要攻击部队不会登岛,因为这太麻烦了,他们将直接前往清河入海口附近的预订登陆地点。
在那里,第一批登陆的部队是专门挑出来的陷阵兵精锐,这些人乘坐小船趁黑夜摸上岸,消灭鞑子可能存在的海岸巡逻力量,控制一块登陆场,以引导后续部队。
不过登陆过程十分顺利,鞑子并没有参谋部设想中的海岸防御部队存在,他们在海岸上倒是有两个烽燧,不过防御措施十分简陋,里面只有一个衰老的鞑子和他的家人以及阿哈驻守而已。
这些人的警惕性十分低下,一直到陷阵兵摸进烽燧,把鞑子的脖子切开之后,他的家人和阿哈才发觉情况不对,看到女真主子的尸体后,这些奴隶很痛快的投降了,烽火台自然也点不起来。
带队的陷阵营军官鲁智深命令把这次行动的第一批俘虏送到连云岛上去,自己率队控制了半里长的一段海岸线,然后点起篝火引导后续船队。
过了没多久,第二批登陆部队到来,这次是新成立的工兵部队——占据辽南后,除了补足骑兵连缺口外,徐世杨并未扩大各旅建制,也没组建新的野战旅,反倒是筹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小型兵种单位。
这所谓的工兵就是其中之一,按鲁智深的看法,工兵似乎就是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辅兵队伍,不过徐世杨似乎很重视这个目前编制还很小的单位,对这些工兵的装备投入也十分上心。
工兵营这次来了200人,这些家伙利用队伍里的大福船运来了一长串舢板一样的平甲板小船,这些小船都有型制较为统一的连接口和厚木板,小船侧舷对侧舷挺成一长溜,再用专门的厚木板和粗麻绳链接起来,迅速形成一个延伸到海里的浮动栈桥!
这就是工兵营带来的新玩具:架桥船。
型制相同的多艘架桥船链接在一起,可以方便且迅速的在海边或河流上架起可供骑兵通过的浮桥,比如这次,工兵架起一座栈桥只花了一个多时辰。
这东西是徐世杨和齐军参谋部吸取了旅顺登陆作战时的教训而委托改进的特种装备,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
这座栈桥主要供应给靖远旅的骑马步兵和野战旅下属的骑兵连登陆,步兵单位则依旧依靠小船转运登陆。
即使这样,连战兵带辅兵,仅仅2个多时辰后,已经有超过15000人完成登陆。
在这个时代,这绝对是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效率。
有了栈桥,骑兵单位可以跟步兵一起迅速登陆而不需要拖在后面,因此登陆之后,徐世杨就有了一只相对本地鞑子守军还算强力的侦查单位。
为了避免自己的战略意图过早暴露,徐世杨把各野战旅所有正规骑兵连全都撒了出去,务求盖州鞑子搞不清齐军的登陆规模和目标指向。
骑兵连的效率让徐世杨十分满意,登陆第一天,正规骑兵连就连续打退7、8次鞑子侦骑,以两人阵亡为代价,杀死对方5人,俘虏3人,鞑子哨骑甚至没能摸到登陆场附近5里以内。
……
“稍息!立正!”
身为靖远营骑兵连长的徐世柏对着自己的部下大声吼道:
“讲一下!”
“咱们旅的目标是以连为单位,分头扫荡盖州附近所有鞑子村堡!记住,不准放过你们能看到的任何人!”
“把所有活着的人都带回来!杀死所有不肯离开的人!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烧掉所有拿不走的东西!堵塞所有水井!一个人、一粒米、一栋房子都不准给鞑子留下!”
这就是徐世杨此次盖州攻击作战的主要目的——尽可能破坏盖州附近的生产能力,摧毁民生基础,给女真人的经济狠狠放血!
“有什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