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烂剧之王> 第六十二章 再写一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再写一个?(1 / 2)

陈洛熙读书不多,甚至,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用主义者,认为“读书应读有用之书”。 什么叫有用之书,比如技能类型的,大学读的c++,java,数据库,都算有用之书,将来可以靠此吃饭。还有《经济学原理》《国富论》《投资学》,也可算有用之书。 但除此之外,什么小说,诗歌,名著,读不读对人的影响不大。你不读这些东西,生活质量也不会下降,赚钱能力也不会变强或者变弱。 但陈洛熙写了这个小故事之后,却有了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他躺在床上,却毫无困意。 其实他的生活节奏还不算太忙碌,不像田静,白天拍摄,晚上还要进行直播,没有一分钟是自己的。 但田静对这一点看得很淡然,“闲起来也无趣,还不如工作赚钱呢!以后死了,有的是时间休息。” 陈洛熙一惊,“这话,好像哪个伟人说过” 田静喜不自禁,“我已经和伟人有一样的思想境界了。” ...... 本来陈洛熙对那个剧本就不抱什么期待的,故事简单,也没表达什么思想,而且,不够有趣。没有h段子,没有大白腿,现在观众喜欢的,一样都没有。 陈洛熙突然感觉有些懊恼,本来和易正约定好年后交稿的,现在这么提前,易正会不会觉得他在敷衍? 和易正相识不算久,但易正对他极好,这次易正一有拍短片的想法,立马告诉了他,这其实就是在变相的给予他机会。虽说国内短片没什么市场,但易正拍戏多年,好歹也是有一些死忠粉的。这些人,肯定也会对易正拍的短片感兴趣。 陈洛熙担忧着,却不想易正迅速回复了他信息:“那个小剧本,是你写的?” 陈洛熙有些讶异,回道:“嗯。” 易正发来一连串的哭脸,然后回道:“我感觉,这么多年来,我读过的书都糟蹋了。” “啥意思?”陈洛熙不解。 “读进去,拉出来......我写了那么多字,没有你这个万字不到的小剧本有价值。”易正回复了很长一串字。 这让陈洛熙愈加困惑,“我没觉得,这个剧本哪里好啊?” “诚然,在对白上,没什么文采,故事也简单透顶,也没有时间线和空间性。但这个剧本胜在它的想象力和合理性。”易正解释道。 “想象?合理?”陈洛熙不解,“想象出来的东西,怎么会合理?” 易正思索了一会儿,想着用什么样的方式解释比较好? “陈子,你去看看凡尔纳或者阿西莫夫,或者大刘的科幻......都是现实中暂未实现的事例,但因为有足够的科学性,读者都觉得这些故事是具合理性。”易正觉得这个例子极好。 陈洛熙感叹,这易正的阅读量果然极广,说得这些名字,他都没听过。哦,大刘听过,刘欣慈对吧? 他有些茫然,心中暗想,看这样子,这易导演是认可了自己的剧本? “你对这个剧本满意?”陈洛熙问道。 “非常满意,万分满意——如若不介意的话,是否可以允许我对这个剧本进行润色修改一下。你放心,大纲和主要思想是不会变的。” 隔着屏幕,陈洛熙都能感觉到易正那激动的样子。他愈加不解,我这个本子,还有“思想”这玩意?我原作者都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随便吧!”陈洛熙回复。 “怎么能随便呢?这可是你的心血,你的作品。以后就算你死了,这些东西都可能流传下去的。”易正愤怒了。 呵呵,陈洛熙更愤怒了,“你咒谁死呢?我特么是要活到九十九岁的存在。” 易正回道:“生命是短暂的,但作品是会留下来的。陈子,你悟到了吗?” “悟你妈。”陈洛熙不想跟易正聊天了,死生亦大矣,其余都是小事。像易正这样的浪漫主义者,真是受不了,动不动就喊着——作品才是永远的,人是微不足道的。呵呵...... 也许是陈洛熙的粗话伤了易正的心,易正之后便没有回复,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但陈洛熙的心开始泛起了涟漪,难道这个只是一时激情写出来的本子,真的有那么出彩吗? 难道自己真的是万中无一的......算了,还是别做梦了,高中的时候他写的作文从来都是反面教材。 ...... 不知不觉,来首都已经一周了。 这个城市给陈洛熙留下的最大印象,不是繁华,不是历史的痕迹,而是残留在每个人脸上的那种焦虑感。 怎么说呢?在这里,每个月能赚三四万的人,感觉还不如陈洛熙老家里那些赚三千的人活得舒畅。 田静是那种一个月能赚百万的人,就算在这寸金寸土的首都,她都有能力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田静依旧焦虑,怕粉丝溜掉,怕营业额下降...... 越是相处下去,陈洛熙越能感觉到田静身上烙印着专属这个时代深深的商业气息。 任何兴起的事物,对她来说,只有一个价值,是否能转化为金钱。 她一直在做的网上商城,后来的微商,以及现在的抖商。 抖商和微商其实性质都一样。微信不仅仅被当做一个聊天工具,更是一个营销工具,而抖音也不仅仅是一个逗乐的软件,抖商都在那边考虑着怎么变现? 在抖商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错过了4g的移动互联网风口,不要再错过5g的短视频风口。 这样的话,在智能手机盛起的时候,陈洛熙就听过了。以后6g,7g出来,还是会有一大批人继续喊这样的洗脑口号。 社会在变,文化传递方式也在变,从书籍变为广播,电视,电脑,手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