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平县和涞源县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张辛庄的小山村,这个庄子位于太行山脉的山脚下,属于山区和平原的汇接点。 这个小山村很有特色,三面环山,一边面向平原,村里对着太行山的方向,有十几条山路通向大山的不同方向,面向平原的一边,有一大片空场和一条通向平原能走马车的大路。 村里的老百姓也很有特点,一半村民伺弄着村子周围那不多的耕地,另一半村民以进山打猎,或采摘山货为生。 可以说,这个小山村兼具山区和平原的共同特。 最最与其他山村不同的是,张辛庄村口有一个很大的空场,以及一条连接空地和村子的宽敞街道,这条街道有一百多米长,沿街两面都是一些空置的店铺,且没有遭到什么破坏,看起来还很整齐,只不过店门全部都是紧闭着,街上也没有什么行人。 张辛庄的这片空场和街道,原来是一个很繁华的贸易集市,相当闹。街两旁的店铺都是长期开办在集市的粮店、小百货商店、杂货铺、药店等。 可是,在本鬼子占领华北,几次扫dang)后,尤其是有一些无辜的商人惨死在鬼子刀枪下之后,大部分在此开店的商人害怕了,纷纷逃离张辛庄,在加上鬼子的封锁,使得这个原来繁华的集市变成现在这般死寂,只留下这些无主的店铺。 这一,张辛庄来了一位神秘的生意人,他带着几人围着庄子前前后后转了好几圈,仔细查看了进山的路径,和庄子通往山外的大路,尤其是在原来的集市徘徊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悄然离去。 这位神秘的生意人,就是晋察冀军区选定的cao)作山货交易的人选,名叫王德让。原是军区后勤供给部的老同志,长期负责军区机关人员的生活保障,勤杂管理,从敌占区采购各种物资等工作,一直战斗在根据地经济斗争的第一线。 王德让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干的很出色,曾在根据地办起了军人服务社,豆腐坊,养猪场等,对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是一位颇具管理才干,经验丰富的经济干部。 这次,军区把展开山货大流通的任务交给了王德让,是觉得他懂经济,有经验,地头熟,人脉广,能充分发挥他的长处。 王德让接到任务后,深感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他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虽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可理论水平却有限,不像冯天冬熟悉理解山货交易里面蕴含的经济规律,对商人的理解也不是很深刻。因此,王德让对山货能否流通起来始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可疑惑归疑惑,既然接受了任务,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几个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王德让看着地图,仔细查看着根据地、敌占区,以及双方交接的区域,想要初步找出一个适合开办集市的地方。 紧接着在白天,王德让又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山区的周边地区,考察了十几个山村,张辛庄就是他考察的其中一个村庄。 经过多方面的对比,张辛庄地理位置优越,又有现成的场地店铺,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开办山货流通集市的条件,通过汇报,军区批准了王德让准备把集市开办在张辛庄的请求。 几天后,一个名叫“聚丰”的贸易货栈,在张辛庄原来的集市空地,选择了一个铺面,静悄悄的开张了。 “聚丰货栈”开张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出了收购各种山货的招牌。 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上门交易山货,集市也是冷冷清清的,根本没有什么人流,只有不多的几个山外来人,在集市观望一圈后,摇摇头失望地离去。 不管是山区的老百姓,还是山外的小商小贩都没有主动加入到山货的交易行列,山区的老百姓与鬼子占领区之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来往了,双方存在着很大的顾虑,都在观望,谁也不敢率先行动。 面对这种况,王德让异常焦急,他很清楚山货流通能给根据地带来的巨大好处,眼前集市的这种况出乎了他的预料。 如果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山货交易大流通的局面是无法顺利打开的,王德让不敢耽搁,赶紧派人把这个况汇报到军区司令部。 在谷槐,通过冯天冬的安排,黄志权与安建明在“宴楼”雅间见了面。 那一天,冯天冬邀请安建明来到“宴楼”,俩人在二楼雅间里推杯换盏,愉快地闲聊着。而隔壁的雅间,黄志权独自等待在那里。 席间,冯天冬突然表现出一阵腹痛,离席去了厕所,出了雅间按约定的信号敲了敲黄志权所在雅间的门。 正独自坐在雅间等候冯天冬的安建明,看到了推门走进来的黄志权,一下子懵了,以为是来制裁自己,瞬间惊出了一冷汗:“啊!组座,是你!” 时间紧迫,黄志权顾不上安建明的惊讶,开门见山地说道:“没错,是我,安建明,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都这个鬼样子了,还能有什么打算,我现在只剩下后悔。”安建明不知道黄志权的意思,并没有遮掩什么,直说道。 “难道你就准备这样死心塌地为鬼子卖命?”黄志权厉声问道。 “不会的!不会的!组座,我也是被bi)无奈啊。组座,我现在回头,组织还能接纳我吗。”安建明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听了安建明的话,黄志权很开心,觉得自己没有看错安建明,看样子,他今天来此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建明,我一直在关注着你,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能在这里碰面的原因,我也希望你能重回军统。现在时间宝贵,先说说你被捕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