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打晕哨兵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潜伏在离糯卡营地不远的一棵树上。
除了抢了哨兵的一把AK47突击步枪和两弹夹子弹,还搜到一把仿制的M1911手枪,和4发子弹。
这种.45口径的半自动手枪,1911年就发明了,却经久不衰,新枪在泰国黑市上还能卖到1000美元以上。
M1911手枪满弹夹可以装7+1发子弹,现在只有四发子弹,看来这枪也是这个哨兵抢来的。
不一会,应该是有人发现杜克逃走了,营地里一阵喧哗,那些武装人员操着杜克听不懂的缅语,不一会集结了不少人,向北追踪而去。
杜克之所以没有立刻向北逃走,就是害怕发生像现在这种情况,他地形肯定没有对方熟悉,盲目地向北逃,很有可能很快就被对方赶上,或者自己在丛林里迷了路。
与其那样,还不如反其道行之,待在原地,伺机而动。
天渐渐亮了,营地山上许多居民也开始活动,杜克这才发现许多武装人员竟然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他们的衣服大体上是绿色军装,有的穿着迷彩服,根本不是统一制服。
不一会,有武装人员陆续回营,大概是没有追到杜克又返回的。
杜克发现有一伙人从上游乘着汽艇来到营地,他们的服装虽然没有明显的标记,但显然更正规,是统一制式的丛林迷彩服。
他们上岸后直接奔向营地糯卡所在的房屋。为首那人戴着墨镜,看不清脸庞,他情绪激动地对着糯卡叫嚷着,显然这人的地位不低。
糯卡还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声音并不大,面带微笑地解释着什么,由于离得太远,杜克只能依稀看到他的嘴唇在动。
杜克对岸边停着的汽艇很有兴趣,奈何对方好几个士兵守在岸边,自己离着也有点远,他只能按下自己躁动的心。
这群人很快就离开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糯卡营地靠近杜克藏身的一侧,很多人开始围起了一个小场地,杜克很快就知道了对方的意图,原来他们是要斗鸡。
营地地处一片原始森林边,这些武装人员除了走私打劫,最大的爱好也就是赌博了。
营地另一侧,有一个五人特战小组也潜伏到位了。
原来邢露回到国内收拾行李才发现,自己的行李箱里竟然多了许多资料,还有一块移动硬盘。
杜克还给邢露留了一封信:你看到这些资料时,我大概已经从湄公河进入了老挝或者已经穿过了金三角,回到了国内。如果十天后,我还没能回来,请帮忙将这些资料交给国家。最后,遇见你真好!
然而,十天过去了,杜克并没有与她联系。
当邢露把这些资料上交后,上级领导非常重视,下达了最新指示:杜克是我们国家急需的科技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比这些资料更宝贵,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杜克同志回国。
西部军区特战大队派出了特战小组,装备着非国产武器,以佤邦武装人员的身份为掩护,搭乘两架民用贝尔直升机进入了缅北丛林。
佤邦是缅北地区军事实力比较强的一支割据势力,缅共解体后,佤邦属于亲华夏的一派,也是发展最稳定的一个“邦”。
佤邦的对头除了缅军之外,最主要就是克钦军,他们是亲M国的势力,两边在以前经常交火,最近几年,在多方斡旋下才克制了许多。
这一段文字在电影中是以回忆的形式出现的,电影就是有这个厉害的地方,可以把一分钟内发生的事情,用几十分钟去表现,也可以一秒就表示数十亿年,比如屏幕一黑,字幕一打:三十亿年过去了。
12名特战战士分成了两组,A组5人作为突击小组,承担靠近糯卡营地,侦查杜克是否被关押在这里,B组作为支援小组,在边境待命。
贝尔206直升机是商用轻型直升机,作为最安全的民用直升机,它可以搭乘7人,正好符合五人特战小组携带武器的最低配置。
因为是境外行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特战队员搭乘租来的民用直升机也是无奈之举。
五名特战队员索降在湄公河河道较平坦的地方,为首的正是这次出境营救行动的指挥冷锋。
五人各司其职,一名狙击手,一名通讯加医疗,一名爆破手兼狙击手助手,一名重机枪手担任支援任务,冷锋则负责突击和指挥。
冷锋手持的是美式M16突击步枪,他脸上涂着油彩,身上的迷彩服是佤邦人民军的款式。
狙击手带的也是外国制造的武器,俄国产的毫米口径的狙击步枪。之所以拿这种狙击步枪,是因为国内也有仿制同类型的79式狙击枪,用起来比较顺手。
通讯员携带的则是Micro-Uzi冲锋枪,这是一种以色列生产的带消音的微型冲锋枪,特别适合特战队里支援人员使用。
五人靠近营地后,有嘈杂声靠近,冷锋对身后几名队员作出了手势,他比了一个二,说明来了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