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一家也没啥重要的东西,收拾了几件衣服跟着池夏他们离开了。从草市上出来的时候,原本的三人变成九人。
贾应看着他们一家人身上的衣服直皱眉头,不消说,池夏带着他们先去了布店买了几套成衣换上。
“不,不,不,不用。”金氏一家战战兢兢的不肯接受。
池夏解释道:“表哥有些洁癖。你们要是不换衣服,他是不会让你们上车的。”
金大娘这才不再推辞。金氏一家人心里充满了感激,觉得能找到这样的主子是他们一家最大的福气。
回去的路上,池夏给金氏一家人说了家里的大概情况:“我是池夏,那位是少郎君是我的表哥贾应。赶车的是跟我们一个村子的珍大娘。家里只有我和表哥两个人。平日我在学堂念书,家里就剩表哥一人。你们以后就专门伺候表哥,他出去的时候必须身边有人跟着。”
因着在车上不便行礼,金大娘双手抱拳示意:“请小娘子,少郎君放心,奴定会保护好少郎君的。”
接着,又简单的介绍了一番池家村的情况,让金氏一家人提前做好准备。到镇上的时候,池夏先带着他们一家人去医馆看了看,确认身体健康没啥大毛病。随后,给他们买了几匹布、日用品等等。
采买完这些,池夏让珍大娘带着去了牛市。她打算买辆牛车。
说是牛市,实际上那里不仅卖牛,还有卖狗、卖羊、卖马、卖骡子等等。各种牲畜汇集在这里。那味道可想而知。所以,牲畜买卖地安置在镇外而不是镇里。
珍大娘一路上被打击的麻木了,得知池夏要买牛车也不觉奇怪。六十两都不在乎,还在意这点小钱。因而,她痛快的答应了。还帮着介绍了一位相熟的中人---赵巧嘴。
给双方引见好,赵巧嘴带着池夏和金大娘走了。
进入牛市的池夏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赵巧嘴见她好奇,一边走一边介绍。不知不觉在牛市里转了一圈。
牛市里很吵闹,汪汪声哞眸声咩咩声等此起彼伏。最突出的不是牲畜,而是栅栏,随处可见。栅栏上拴着要交易的牲畜。东面一侧搭有一个简陋的草棚,里面摆着几张桌子和十几条凳子供人使用。
“小夏,听珍大娘说你要买牛。不知你是想买成牛还是小牛犊?”
“有什么区别吗?”
赵巧嘴道:“最大的区别就是价格不同。小牛犊便宜一些。”
池夏买牛车主要是来拉货的。用成牛比较合适。小牛犊还不知要养多久:“成牛吧。您有没有什么推荐?”
“这市场里没有我不熟悉的。现有的成牛没好货,都是些老牛或是带病的。小牛犊倒是有几个不错。你要不要考虑看看?”因为池夏是她好友带来的,老赵也不隐瞒。把实际情况都交代了一遍,看池夏的选择。
池夏沉思了一阵,问道:“那驴呢?”
一听这话,老赵就能大体猜出池夏买牲畜是用来干活的。正好她手里有人想卖:“有,这边走。”
池夏和金大娘跟着七拐八拐的,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停下来。
“老王头。”赵巧嘴喊了一声。
老王头应了一声,从人堆里慢悠悠的走出来。瞧见赵巧嘴身后的的两个人,也没多大的惊喜:“叫我干嘛?有屁快放,还有人等着呢?”
“生意上门,做不做?”赵巧嘴知道老王头的脾气,也不在意他的态度。
老王头随意应了一声:“做,怎么不做。”说着,也不理众人,直接往前走去。
赵巧嘴说道:“跟上。”
老王头走到一处拴着三头驴的栅栏旁停下,回头看了他们一眼,说道:“看吧,这几头是我手里最好的。都是刚成年的小驴,看这毛色四肢,个个都很健壮。”
金大娘不等池夏吩咐,走近前细细看了一番,点点头:“是不错。”
“那是”,老王头炫耀道,“整个牛市中就没有比我更会养牲畜的人了。”
老王头有一手养驴的好本事,可他脾气不好。尽管如此,但是很多中人还是会找他合作。
池夏不懂,但她相信赵巧嘴和金大娘。刚想说都可以的时候,就见到金大娘惊喜的走向另一边。随着对方移动的方向一看,她的心里立马变了主意。
那里摔着一头栗色毛发的骡子。在她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这样一头骡子。那时年纪还小,她一直以为那是大马。如今,再一次见到骡子,她心里怎能不激动。
此时,金大娘已经走到骡子跟前上下其手一番,问道:“这个卖么?”
赵巧嘴和老王头齐齐变了脸色。前者是愁的,后者高兴的不得了:“卖。你瞧上了?眼光不错。那比这驴还要好。”
老王头一副你不买就会亏的架势热情的推销着。完全不给巧嘴赵说话的机会。
这头马骡是老王头从一家过往的客商手中买的。本以为这种长的像马又像驴的牲畜很好卖,没想到没人感兴趣。他也找了好些个中人帮着卖。可惜无论他出多高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