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东市里头有划出来的一块块市场,供人摆摊,小贩们的吆喝声,过路人的问价声,讨价还价声,大家都扯开了嗓子,哪怕是读书人,到了这里也不会觉得羞耻了。
华徵边走边看,阿旺本来是要跟她进来的,但这边实在是人多,他得看着马车。
华徵便一个人进去了。
这样一幅场景,倒是让她想到了那幅清明上河图,北宋的汴京,街上人来人往。
人们走路摩肩接踵,挥汗都可成雨。
这里虽然却不是北宋,但华徵跟清明上河图里的人们是一样的兴奋。
她东看看,西瞧瞧,遇到卖小玩意儿的会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路边还有很多小吃摊子。
华徵挑了一家卖豆腐脑的摊儿,要了一碗。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就端上来了,那豆腐脑做得水嫩,上头加了葱姜蒜末,搅合搅合,也十分可口。
但也只是可口,要说美味,就差了那么点儿意思。
不是豆腐脑不行,而是佐料。
华徵吃了两口,正好这会儿那位大娘也不忙,她便端着碗走过去,问:“大娘这摊儿摆在这里,生意指定不错吧?”
大娘笑了笑:“也就是糊口的,我老伴儿走得早,儿子还要上学堂,我只能出来做点小本买卖,勉强维持生计。我家也有个姑娘……”
说到这里,她的神色有些黯然,“不过,她这几日得病了,在家里,出来不了。”
华徵没注意她的神色,看了一眼她旁边的捅,问:“大娘这豆腐脑,每日能卖多少?”
“这木桶,你瞧见了吧,这里人多,好的时候,也能卖五六桶。只可惜啊……”大娘拿着抹布去擦旁边的桌子,叹了口气。
“这冬日里便没有什么生意,大冷天儿的,豆腐脑也不保暖,这东西,就得卖热乎的,冷了就没人买了。”
这倒也是。
华徵看着她旁边的桶,两个桶,其中一个里头已经不剩多少了,可另一个还盖着盖子没有揭开,看来是一点没卖。
大娘瞧见她在看,便道:“这要是过会儿再卖不出去,就凉了。凉了就没人要了,也怪我,今儿早上就不该做这么多。这大过年的,谁愿意来这种地方吹冷风,吃这豆腐脑的。”
她叹了口气,内心似乎也有焦急,只是又想尽量将这焦急压下去。
的确是要过年了,整条街上都弥漫着年节的味道。
不过,这时候街上却没有卖对联的,大家家里的对联都是自己写,不识字的便可以去请人写,没有人拿到街上来卖,也没有人会来这里买。
倒是有卖年画的,但却不知道画的什么,也不是尉迟恭、秦叔宝一类的。
不过华徵才不会去卖年画,她看着大娘朝青石路上看去的目光,带着几分期望,大概是期望,那豆腐脑今儿能卖出去。
对于他们这样的小本经营来说,如今卖得又不多,若是剩了一桶,只怕今天这生意都白做了。
华徵迅速喝完了面前的豆腐脑,站起身:“大娘,您这豆腐脑,两个钱一碗,您若肯不收我的钱,我能帮您把这一桶全卖出去,您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