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的地理概念与现在不一致,黑油山泛指独山子与克拉玛依区。 当第一次来到克拉玛依,我的心里就一直想着能马上登上那个神圣之地--黑油山,因为山上汩汩涌出的黑油,新中国才有了第一个大油田,它是中国石油的发祥地。 黑油山位于克拉玛依东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多。黑油山是三叠系石油的露头地,因原油常年外溢与沙石混杂而形成沥青丘。“克拉玛依”,维吾尔语为“黑油”,故这个天然石油沥青丘取名为黑油山,而这也是克拉玛依市的由来。 车行至山脚下,沿着宽阔的石阶而上,不一会儿就到了较为宽阔的山顶,远远看到有一大片极其毛糙的地方,被不锈钢围栏围了起来,走近一看,原来这是一片严重皲裂并翘起的片状石头,黑色的石片如同坚硬的岩壳斜着指向蓝天。 黑油山的外观是一个不高的山丘,相对高度只有13米,面积约0.2平方公里。整个山丘成黑色,地表凹凸不平,而这些翘起的石片,正是被石油浸染的砂岩,或被石油凝结的沙砾岩构成,由于石油中挥发成份的溢散,地表大面积呈干燥状。 在这片翘起的极其怪异的石片景观里面,有一座1982年立的花岗岩石碑,呈凌锥状,高2.5米,正面雕刻着“黑油山”3个红色的大字。而在石碑的右侧不远处,还立有一个上大下小的6边形石碑,石碑造型一如斜着指向蓝天的黑色的石片。石碑上刻着“地质奇观”4个红字。 绕开这片奇特的地貌继续前行,踏上一条木栈道,脚下的木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似乎在述说一个万古不变的传奇。在即将开始下山的斜坡上,忽然,我被眼前出现的景象完全惊呆了——两个相距不远的黑色的油池里,竟然像涌泉一样不停地冒着黑色的稠油,不时还冒着黑色的气泡,两个油池均有多处冒油的泉眼,冒油最高约10厘米左右,这景象又酷似泥火山的涌泉。据说从这里冒出来的黑油,油质为珍贵的低凝原油,特性是含蜡量少。我的心里不由地感叹:“太神奇了,大自然不但如此奇妙,更是如此伟大。”其实,在黑油山上还有众多的小油沼,都会渗出黑油。 椐地质学家预测,由于地壳变动,地下石油受地层压力影响,沿石裂隙不断向地表渗出,石油中轻质部分挥发,剩下稠液同沙土凝结堆成此黑油山。早在两亿年前,黑油山就已经开始溢油了。《魏书西域传》里就有“流地数十里”的记载;清末文献中将黑油山及其附近的地区称为青石峡。《新疆图志》,《清明续文献通考》等书中均记载了这里的出油情况:“清石峡,其中多石油”;“青石峡之黑油山……现有九泉,以山顶一泉为最大,油旺时每日可取二百数十斤”。 据传解放前黑油山附近有群众长期在这里采集黑油,直到解放初期,有一位名叫赛里木巴依的维吾尔族老人住在附近,并在此挖地窖收集原油,用毛驴驮着黑油往返于乌苏与黑油山之间,他用黑油换取所需的生活用品,而当地人也用原油点灯,膏车轴等。在黑油池边,有一尊维吾尔老人骑着毛驴弹奏热瓦甫的雕像,我在雕塑上没有找到相关文字,我问他这雕像会不会就是这位用石油换取生活用品的维吾尔族传奇老人?而导游说:“应该是。” 两个黑油池曾被修茸过,油池呈圆形,分别约10平方米左右。为方便人们参观,周边铺了木栈道,池边立了防护栏。其中一个油池因黑油常年冒出,因此在油池边留一个开口,黑油便常年顺着小山坡向下流淌,形成一个细小的黑油山泉。它没有泉水叮咚的声响,但它却有比泉水无限多的魅力,它默默地流淌了不知多少年。它像一首无声的歌,唱给千千万万为它倾倒的人们;它更像一首流淌了千万年的长诗,抒发它最大的能量——给世界带来新的绿洲、新的光明、新的理想和新的伟大。 时间追溯到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附近的一号井抒写了新中国一个伟大的传奇——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也正因为如此,黑油山也成为克拉玛依石油文化的代表景点之一,更是世界一大地质奇观,让中外游人趋之若骛。这里也是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念地和游览胜地。 自从第一口油井喷涌而出,时间过去了55年,一座45万人口的现代化油城绿洲已经崛起。 夏日的傍晚,走在8.5公里长的克拉玛依河岸,微风拂面,神清气爽,很多市民在两岸或散步,或坐在石椅上聊天;脚下是平整的彩色地砖,岸边是高低不平的草地,白腊树的树叶在微风中发出婆娑的声响。再向两岸扩展,就是规划很规整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宽阔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沿河的河水中均匀地布设了两条灯带,灯光如同两条白色的长龙在河中游动;两岸岸边以及分布在不同河段的20座各类跨河桥梁,都布满了七彩霓虹灯,将克拉玛依河的夜晚衬托得五彩缤纷,光艳夺目。 爬上较高的小山丘,再看这条穿城而过的克拉玛依河,如同一条亮丽的“天河”,明光闪烁,将这座城市装点得妩媚动人。我见识过浩渺的大海,欣赏过宽阔的额尔齐斯河,但在边疆的夜晚,看到如此美丽的河,在我平生还是第一次。 有了这条河,沿河便有了5座公园和游园景区。河的北岸有座“世纪公园”,425亩的占地面积虽不算大,但在夜晚的灯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