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或者说将心比心看待这件事情,三营营长的妻子都觉得朱副营长不会心无芥蒂。
如果是她的话,以后逮到机会肯定会给陆拥军这个始作俑者沉重一击。以报今日之仇。
三营长的妻子把何小西扯到旁边,喁喁哝哝的叽咕了一会。何小西听到了一个之前他也在担心着的话题。
何小西也正在担心朱副营长。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小西并不是小白兔,不会以为这件事责任不在陆拥军人家就不会成心报复。
要知道这个世界最难测的就是人心。就算是错不在陆拥军,也难保别人会迁怒于他。
何小西先是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在三营长的妻子看来,何小西从来没有考虑过朱副营长是否会有其它动作的可能。
紧接着,何小西又换了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拉着三营长妻子的手,非常诚恳的道谢:“谢谢您,您要是不说,我真想不到这些事,
你也知道我们家糖球她爸爸,特实诚一个人,他肯定也想着这些。”
对别人施以援手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图回报。但是如果能得到衷心的感谢,或许比得到回报更让人开心。
三营长的妻子此时就觉着身心愉悦。拍着何小西的手背:“你们还年轻,见过的经过的事毕竟少,不知道这人心险恶也是正常的。”
谆谆教导,就像是对自家弟弟妹妹。
何小西一直以来都认为,不管对方一开始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给予他们善意的提醒。
只要对方是以诚相待,是为了他们好,就应该心存感激。
所以何小西的感激之情,并不完全都是伪装出来。
回到招待所,何小西整理了一下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
因为路途遥远,带来的东西并不多,东西也不值什么钱。所以也并不算是送礼。只是来一趟空着手来不好看,表表心意。
何小西一边整理东西,一边把今日三营长妻子说的话跟陆拥军复述了一遍。
陆拥军抱着闺女,抖动的节奏顿了顿。
他并不会幼稚的以为,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
他家里有妻儿,肯定不会接朱家递过来的橄榄枝。从他拒绝对方伊始,就开始摸对方的底细和脾气性格。
经他调查,朱副营长并不是一个心胸开朗的人。所以他早有所打算,随时准备应对来自地方的打击。
知己知彼。虽然他的地位不如对方,但是也得做足准备,不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何小西以为他骤然听到这个消息反应过来呢。劝他道:“大不了咱不在部队干了,咱回去照样能有所作为,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前世陆拥军回乡以后,也算是有所作为。没道理今生就不行了。
陆拥军心里暖暖的,他家小西就是通情达理。
何小西整理出来几份土特产,递给陆拥军:“把这些东西给你们领导和战友分分。”
又单独拿出来一份放在一边:“回头你跟我一起,去三营长家里串一下门。”
既然三营长妻子好心提醒他们。何小西就会以这为基础发展好跟三营长的关系。
将来对方出手的时候,三营长不说为他们撑腰,只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就有可能扭转事态。
何小西拎着礼物,陆拥军抱着闺女,两个人敲响了三营长家的门。
三营长的妻子正在和面准备蒸馒头呢。他们家是北方人。虽然在定海这边定居几年了,但是生活习惯一直还扭转不过来,习惯于吃馒头。
听到敲门声,三营长的妻子正一手面粉。让家里孩子去开门:“润强,去开门。”
何小西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主要是以何大春熬的麦芽糖为主。
浙省地窄人稠。所以浙省人习惯做一些小生意。
浙省人每到冬季,就会挑上担子,背上铜锣,担着熬好的糖出去“鸡毛换糖”。
所以何小西的糖很受大家欢迎。尤其是三营长家的几个孩子,没吃糖呢只看着,笑容里都溢出甜味来了。
何小西看到三营长的妻子正在和面,把话题又转到讨论蒸馒头上。从怎么蒸馒头好吃,又讨论到怎么蒸米饭好吃。
场面热闹。并没有因为贸然上门而冷场。
虽然说的是家长里短,但是气氛融洽。
虽然何小西是个自由人,在这呆多少天家里也没人会有意见。但是也不能总给部队上添麻烦。
何小西住了几天,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陆拥军把他闺女的尿布都给洗干净晒干,装到专门的包袱里。
这一路回去,并不比来的时候轻松。
陆拥军只能把他们送上轮渡,后头的路途,就得靠他们自己了。
离别的秋天。清爽的空气,碧蓝高远的天空也冲不淡离别的悲伤。
回去一个月以后的某天,何小西晚饭过后,把吃下去的晚饭全都吐了。